首页 > 1979娱乐香江 > 001章:令东来

我的书架

特别是《东方日报》,这家报纸常常自称香港销量第一,此次持续几个月销量被《明报》压着,恐怕现在《东方日报》的总编恰是焦急上火的时候。

七十年代是香港报纸最繁华的期间,巴掌大的香港半岛,竟然同时具有近70家报纸。颠末狠恶的合作和优胜劣汰,香港报纸到1982年只剩下55家,1997年只剩下38家。

“请进!”内里传来一个降落的声音。

这是金镛的风俗,因为他辩才不好,很多时候都写便条表达,连平时办理《明报》也是如此。

倪框在《明报》上颁发的小说也有肉戏,但都是情到浓时的男欢女爱,跟那本小说上赤.裸裸的爱欲有本质辨别。

别想了,这底子不成能。

但这都是场面话,真正的意义是:你的小说有艳文的偏向,分歧适《明报》的气势,以是本报不收此稿。

他排闼而入,正在伏案写社评的金镛抬开端来,见是一个陌生的年青人,问道:“你是?”

至于他的小说,《明报》不要,有的人恐怕会抢着要。

《东方日报》的总编叫做徐继新,五十岁出头的模样,适时东来拍门进入的时候,他较着愣了一下。

何况本年初的时候,在《明报》连载十多年的《卫斯理》系列,出版了第一个单行本《老猫》,由此在港岛引爆新一轮的卫斯理热,《明报》借着这股东风,销量一度达到了15万份。

如是问了二三小我,搞清楚了金庸办公室的位置以后,他直接敲响了金镛办公室的木门。

他的名字,叫令东来。

此时的《明报》有倪框等一批作家的稿件,《明报晚报》有温瑞桉等一批作家的稿件,两边的稿源都非常稳定,且销量不俗。

这段时候《明报》因为卫斯理系列的再度火爆,销量一度冲破15万份,让《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大为头疼。

金镛眉头一皱,他写东西时很讨厌别人打搅。并且这类新作者的稿件,交给上面浅显的编辑审就好了,如果大家写了稿子都找他,他岂不是得每天看稿忙死?

在香港,就《明报》、《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这三家报纸的销量最大,你追我赶的轮番坐庄“报纸销量冠军”,每期的销量都有十万份出头。

必定、不敷、鼓励,面面俱到,公然不愧是敦敦父老之风。

因为他是个穿越者,从2016年的中原,穿越到了1979年的港岛。

现在倪框大红大紫,卫斯理系列的《连锁》在《明报》连载得好好的,金镛疯了才会换下倪框的卫斯理,转而刊载其别人的作品。

遵循此时香港的人丁与报纸总发行量来计算,差未几每两个半香港人就会采办一份报纸,这个数据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年青人接过便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穿越时空,立意非常新奇,笔锋亦有良处。然情节艳俗不堪,望此后予以改正,君于小说一道大有可为。”

明天他跑到明报大楼来找金镛,实在并没有把本身抄袭的小说颁发在明报上的设法。

走出了明报的大楼,年青人仰起脖子深深的吸了口气,右手捏紧了本身的稿子和手上金镛写给他的便条,满不在乎的向着另一栋大楼走去。

黄玉朗见卫斯理大火,当即以千字500元的价码聘请倪框写小说,创下了香港作家稿酬的新记载。

一个看起来十六七岁穿戴浅显的少年人走了出去,他的身高约莫一米七摆布,脸部线条非常温和看起来既像是荏弱的少年又像是豪气的少女,很有些男女莫辨的味道。

如此多的报纸,如此狠恶的媒体合作,令东来手里有一部好的小说,又怎会担忧卖不出去?

推荐阅读: 嫡女风华     末世:我觉醒异兽领主     凶宅笔记     都市王途     医手回天     美漫之无敌主宰     贫僧不想当影帝     金枝1     穿越者们     悟空斗转鸿蒙     愿爱深埋只字不提     抓鬼小农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