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终究还是让这两人胜利摄政以及垂帘,反对之人难道要遭到抨击?
而“国母垂帘”就更加令百官错愕。
萧银河发号施令道。
早在都城之时,元博从柳无情的手上抢到那份名册残卷,上面便有万宗德的名字。
“...”
皇后不是说那个质疑都无用吗?
万宗德将之抛向说话的那名官员,冷声道:“圣旨在此,你便代为宣读,恰好也看看真假。”
正在这时,万宗德却大声道:“都别吵了,陛下的口谕无错!”
“恰是!陛下怎会留下如此口谕?金面首坐是否听错了?”
闻言,众朝臣的反应却更加狠恶,此中一名官员毫不客气道:“万寺卿何出此言?莫非你也听到了?”
就连元博和萧天云,此时也猜疑地看向万宗德。
既不作辩白,也没有承认本身说假。
百官群情了一会儿,主殿外,上官瑛的身影已经呈现。
说完,回身朝元博躬了躬身,小声接道:“请金面首坐当着百官的面说出吧!”
当然,他加上了“国母垂帘”这四个字。
脑中思虑着,元博来到主殿中。
元博正要说出,没想到万宗德却伸手禁止道:“你无需先对为师申明,等下到了主殿,你当着百官的面再说出来。”
德福回身对元博说了一声“稍待”,而后扒开人群走向了领头的万宗德和萧天云。
萧天云摆了摆长袖,道:“孤鄙人,承蒙皇兄错爱,临危授予摄政之权,委实受宠若惊,也深感力不从心。然,社稷当前,亦不容推委。孤,便大胆坐了这摄政之位。但眼下最首要的是,将陛下安然护送回京都。余事皆不火急,容后再议。诸位,感觉可好?”
元博点头道:“是!当时先生和陛下在一起,不知可有见到是那个操控尸身行刺?”
那官员接过,凝重的神采,缓缓翻开圣旨。
更加奇特的是,“凶手”击倒万宗德二人后,为何留天子独醒着?
主殿门外,还没走出去的上官瑛目光明灭了几下,而后嘴角出现一丝笑意,仿佛撤销了某种动机,竟悄悄分开了。
元博在偏殿中逗留了不短的时候,跟从德福回到天子寝室外时,宗人府爆炸事件中幸存下来的百官,已经悉数转移到行宫中。
但自从当年柳无情杀尽他的家眷后,萧天云便处于隐退的状况,多年未曾复出朝堂,此时身上更无一官半职,只保存一个王爷的虚衔。
“依本官之见,陛下昏迷乃是大事,关乎社稷国体。既然诸位同僚对此口谕有贰言,那不如先行回京,交由内阁六部决计真假。”
天子怎会想到让他摄政?
当下,便有官员表示质疑道:“这口谕是真是假?未免有些匪夷所思,太子监国理所当然,但离王殿下多年不入朝廷,居摄政之职,恐故意有力吧?再者,向来后宫不得上朝干政,国母垂帘,岂不荒唐?”
一时候,百官纷繁大声群情道。
司空小小也已经分开了天子寝室,正站在万宗德身边,神采阴沉。
击倒了万宗德二人后,天子难道便是鱼肉?
此时正围在寝室外,乱成一团。
说完,便加快了脚步。
不过,这些官员如此劈面质疑,却显得有些不识时务了。
德福见到元博走进,表示他来到身边,而后大声道:“各位大人,此乃三法司暗卫首级之一,陛下的亲信,大理寺金面首坐,也是方才英勇救下圣驾之人。陛下留下口谕,便是要他代为传达。”
“好!幽州已乱,恐强盗再次行刺,此地不宜久留。传令,连夜整备,马上护送圣驾返京。”
“本官亦感觉陛下不会同意后宫干政,至于离王摄政...也犹待讲求。”
百官一阵寂静,而后在禁军的保护下,接踵走向了主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