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同意!就照英国公、丰润伯说的办吧!”灵璧侯汤世隆、泰宁侯陈良弼、伏羌伯毛登、惠安伯张元善,都起家大呼道。
“只怕廷议时众论汹汹,一旦反对王崇古所奏,抑或拖而不决,把汉那吉是留是逐不决,王崇古就难办了,事前设想的体例,也就用不上了。”他烦躁起来,“既然老俺雄师不日就兵临城下,朝廷必得上紧给王崇古一个说法,千万不能拖!”他蓦地立足,对张居正道,“叔大,你快去给王崇古修书,要他不必摆荡,按事前画策行事!戒励诸将,并堡死守,勿轻与战,即彼逞强见短,亦勿乘之。”
“那也要力排众议,照事前画策行事!”高拱决然道,“此事,我来担之!”
“新郑这个说法当然不错,”赵贞吉道,“然我老赵当年之以是被贬谪,就是因为庚戌年反对与丑虏言和,现在老夫还是这个主张,甘愿战死疆场,也决不与丑虏言和!”他一拍书案,大声道,“言和者,汉奸也!”
“祸国之举,莫此为甚!莫此为甚!”英国公张溶大声道,“秋防没有出事,好不轻易松口气,王崇古就又来这出!你收留他,北虏会以为你扣他为人质,他们只认得金戈铁马!与北虏兵戈,有胜算吗?这不是祸国事甚么?嗯!”英国公已年老,说着,气得咳嗽不止。国公乃国朝最高世袭爵位,得封袭此爵者,都是军功赫赫的英烈以后,又按例兼任五军都督府都督,关涉边防大事,他们的话很有分量。
王崇古和方逢时的奏疏,十月九日发交内阁。
这虏酋慕义来降,宜加优恤。把汉那吉且与做批示使,阿力哥正千户。还各照品赏大红苎丝衣一袭,该镇官加意绥养,候旨另用。其制虏机宜,着王崇古等照依原奏,用心措置,务要伏贴。
“还议甚么议!嗯?依律令斩了王崇古,从速把阿谁小子给送出关外就完了!”抚宁侯朱冈接言道。
张居正道:“玄翁不是事前给魏学曾、韩楫有所表示吗?居正也和曾省吾几小我表示过了。”
“正因为事体严峻,总要译审明白,真得敌情,方可奏报。”高拱接言道,“我看王崇古不是胆小,是心细。事体未明,就惶恐失措报来,让朝廷若那边之?”
郭乾拱手辞职,回到部衙,一面照高拱所示传檄王崇古,一面按高拱所嘱题覆王崇古的奏本。
“心细?”赵贞吉辩驳道,“王崇古竟敢发起与丑虏言和,这但是杀头之罪!既然心细,就该晓得先帝明诏:敢言贡市者斩!晓得了还悍然提出,我看他的脑袋是不想要了!”似是为堵高拱的嘴,又弥补道,“总不能说先帝的诏旨错了吧?新郑上的《正纲常定国事以仰裨圣政疏》,但是死力保护先帝的,敢归过先帝者是大不敬!”
“大司马,桃松寨之事,殷鉴不远啊!”谷中虚焦心肠说,“就因为督抚为邀功,把桃松寨居为奇货,成果激发一场血战,兵部尚书杨博受命兼任宣大总督,在右玉苦战几个月,才保住城池,杨博老命差点搭上啊!为制止悲剧重演,从速把竖孤赶出关外方是上策!”
高拱凛然道:“大司马不必惴栗。此事,我自有画策,兵部照我说的做就是了,统统由高某担之!”
“行了,筹办兵戈吧,别在这里迟误工夫了!”英国公张溶一甩袍袖,大声说,起家就走。
“行了!”高拱一扬手说,“等不得了,你即回奏,直言廷议不决论就是了,内阁来定夺!”
“宣大雄师压境,戎机十万孔殷,不能循常例了。”高拱拿过兵部题覆稿,“我来拟旨。”他早已考虑好了,提笔在黄票上写道:
“高阁老,北虏雄师……廷议,众论汹汹……”郭乾语无伦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