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坐在马车中,双目微闭,细细想着今后的朝局。
坐镇赵地的杨端和,客岁刚从赵地返来。杨端和的年纪不小,只比王翦小了三两岁的模样,头发胡子斑白,跟王翦一样,当得起秦军中的元老级人物。
“大兄,马车筹办好了。”
“杨老将军,好久不见,身材可安好?”
杨端和双眼微眯,打量着蒙恬,心中实在感慨不已。蒙武生了一个好儿子,而立之年,独当一面,将兵伐楚,立下灭国之功。
朝堂上的御史,享有传闻奏事的权力。他们的弹劾,轻易指导言论。即便最后查无实事,破裂的陈迹早已产生。
遵循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位,登顶彻侯之位,相称于封君。杨端和话里的意义,是想密查他可否封为彻侯。
国君一样于卯时起床,穿好号衣,头戴王冠,筹办与群臣会晤。
“蒙毅,本日朝会,多听少说,谨言慎行,大王意义未明的群情,不能随便掺杂。”临上马车之前,蒙恬叫住蒙毅,特别叮嘱。
“大王的决定,蒙恬不敢有所猜想。不过,做臣子的,经心为大王效力,大王也不会虐待我等。”
血脉的力量,说不清道不明。跟蒙毅在一起,蒙恬不自发的非常在乎这个弟弟。或许是因为,宿世的时候,身为独生后代,没有弟弟mm心疼,蒙恬更但愿能庇护好蒙毅。
“哼,他们敢,大王才不会听他们的。”赢燕侧过身来,责怪的看着蒙恬。
四月二旬日凌晨,卯时刚过。
小的时候,嬴政、赢燕、子婴的豪情很好。内心深处,赢燕还把嬴政当作心疼她的大兄。
感激斜月三星的月票!
廉颇用兵妥当,跟各大战国的将领,都交过手,享誉各国。
与赢燕分开后,穿好衣裳,步出寝房。蒙恬到院中,抬手打了一通太极拳,略微活动活动筋骨。
蒙恬微浅笑了笑,挥手与蒙毅道别,登上马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杨老将军,我看你面色红润,要比廉颇强多了。”
前人讲究一天之计在于晨,王室礼节中的早朝,昌大持重,国君臣子都不敢怠慢。
“廉颇七十,尚能饭一斗,老夫可比不了他。”
战国期间,各国的封君,多处于王室宗亲。此中,又以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最为着名。秦国商鞅变法后,封君的宗亲,只要秦昭襄王前期的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
咸阳城内,东西南北四方,燃起点点灯火。凌晨的寒气中,仿佛带了一丝暖意。
东方的天空,只要些微的晨光,天还没有完整放亮。
半刻钟后,马车达到咸阳宫门。蒙恬翻开帘帐,往外一瞧,只见宫门前的门路两边,马车挨着马车,已经停了近二十辆马车。马车中间,各家的御者,正牵着缰绳,善加安抚,制止马匹吃惊。
秦国的朝会,尚没有明朝时那么变态。只要昌大庆典的时候,才会停止大朝会。平常的议事,不通过朝会处理,而是告诉大臣们插手廷议,会商后做出决策。
蒙毅担负廷尉丞,蒙恬身为领兵大将。一个为外臣,一个为内臣。两人没有坐一辆马车,而是一前一后,分开而行。
咸阳城内,数得着的大宅之家,响起一片清脆的“梆梆”更声。
御者蒙天放停放好马车后,紧挨着,一辆两匹马拉的红木马车靠了过来。
“蒙君,真的要起这么早吗?”
“燕赢,本日大朝会,群臣毕集,礼节烦琐,我不能不早点去。”蒙恬扯过被衾,紧紧的包着赢燕,“我毕竟带过兵,去得晚了,御史弹劾我居功自大,我找谁说理去。”
“或许是我体贴则乱。蒙毅现在居于李斯之下,不会去和李斯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