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贞观元年请父皇退位 > 第277章 讨帝檄文
“谢陛下信赖。”
“朕恕你无罪,读吧。”李晋摆了摆手。
这是昨晚连夜送来的六百里加急。
与父同帝,胸怀别于溪海,各自掌权,风评判若云泥,生于乱世,犹见此魔幻古怪之景。
你如果能了解朝廷的决策,那你少说不也得是个当朝尚书?
遵循汗青来讲,大唐仿佛只要将来骆宾王写下了一篇讨武曌檄这篇檄文广传天下才对吧?
新朝之霸权威加海内,巍峨破于九霄,犹复包藏祸心,盗取好处之分毫,实为自毁长城之举。
这时候,杜如晦站出来道。
官员皆是吸血虫,榨尽百姓千滴血,天子欺民为罪,内阁亦为虎伥,推行恶政,不顾百姓。
杜如晦都不敢站起来读。
我尼玛,写这檄文的人有种!
“当此朝天子者,庶子出身,身份卑贱,逼宫承乾太子之位,反为本身之果,于江山飘摇之际,起兵谋反,逼帝退位。
别到时候又有百姓喊上一句,贵爵将相宁有种乎?
“是的,上面谋逆之词颇多,内阁大臣商讨,此贼当诛九族!以震帝威!”杜如晦答复道。
可一纸之令未下,浩繁百姓何托?火炮覆盖威压天下,难掩心声,巡抚代帝安抚万民,难布衣愤。
杜如晦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折,恭敬的捧起。
呜呼!仗义多为屠狗辈,负民皆为掌权者,乱世之路未止,帝却负尽百姓,百姓犹有活路,刻薄尽出新政。
杜如晦念完,跪伏在地。
休叫天下人负我,被后代奉为枭雄,今帝王邪不自知,我可负尽天下人,天下人不成负我,被百姓斥为小人!
“你方才说是讨伐朕的檄文?”李晋仿佛是没有听明白。
李晋倒是来了兴趣,“把那甚么檄文读给朕听听,朕看看此人文笔如何样,文笔若可便留他一命,入宫做寺人吧,文笔不可的话,诛他九族。”
朝廷做事,看的是天下,顾的是大局。
行如饿兽,残暴令人发指,心似沙砾,鄙吝让人堵塞,为权不择手腕,焚圣书坑儒家。
虽有火炮,又岂变善恶民气?天道不成移,民气不成欺,山之高,是因其正,海之阔,是因其容。
“臣不敢。”
这一篇檄文让文武百官的心中好像一朵蘑菇云升起,爆炸开来。
太极殿上,鸦雀无声。
和珅赶快谢恩。
大唐日报,极唾骂之能事,是现世之地痞,刚愎自用,为掩罪过擅起战端,一意孤行,万民唾骂不放耳中。
李晋淡淡一笑,“朕只是这么一说罢了,朕信赖你是不会以机谋私的。”
“朕倒要看看,能把朕写成甚么样,朕做了甚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竟然还写檄文讨伐朕。”李晋感觉写这檄文的人跟个傻逼似的。
帝清名尽归己身,重负转嫁百姓,食尽人间血肉,可叹!新政条目皆是霸权,内阁大臣皆是从犯!
火炮反击,欲以堵悠悠之众口,巡抚安民,欲诓天下千万百姓,昔日曹公焉能自表,宁肯我负天下人。
被河间郡王领兵镇杀叛军六万余人,该反贼已被活捉,不日押送进京,但是这篇檄文广传天下,影响甚大,河间郡王叩请陛下早做定夺,以安天下!”
还煽动百姓造反,竟然还堆积起了人。
善于目前,奈竟有怪诞不经如此,帝若不知改过,岔路盘桓,坐昧先几之兆,必遭后至之诛。
百官皆跪,不敢昂首。
这如何着都得来个九族消消乐吧?
万民百姓,虽有六尺之躯,然已退无可退,自万民得檄日始,当一起共讨之,更不限于口诛笔伐之囿!”
“陛下,内阁这里另有一本奏折,乃是河间郡王李孝恭奏上,言在端州有一反贼,尽情妄为,写下讨帝檄文,竟号令到了十八万逆贼发兵兵变。
杜如晦仅仅是看着上面的这些词,杜如晦都感受盗汗直流,更别说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