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心破碎后,我靠行善积德成神了 > 第169章 民俗学家的日记
今天下了细雨,路上没甚么人,我在村庄里随便逛了逛,倒是发明了一个成心机的征象,这个村庄里家家户户仿佛都供着神龛,内里供的仿佛就是地藏王菩萨,看来我明天捡到的阿谁小木雕应当是哪家小孩不谨慎弄丢的东西了。
「2010年2月22日大雾」
这一页日记格外诡异,从丘辉记录本身上山以后,笔迹就开端变得混乱起来,和本来工致高雅的笔迹截然分歧。
而统统的窜改都产生在一次有关闽州游神风俗活动的调查过程当中。
丘辉,大抵是凶多吉少了。
……
不对啊,之前穿黄色事情服的村民不是说神庙在山顶吗?莫非山顶另有神庙?明天再去看看吧……
南羌村间隔郊区较远,到这里的车每天只要一班。但路上,车开到一半时就出毛病熄火了。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有一条岔道口,我看着那边模糊能够看到地藏庵的雏形就直接畴昔了。
三人看完日记本的内容都沉默了,很久,王小菘颤巍巍地问道:“我们……仿佛真的闯进甚么奇特的处所了。”
这里的接待所固然免费,但却有着各种百般的奇特规定,我俄然升起了一种激烈的猎奇,或许我能在这里发掘到风趣的风俗。
「2010年2月21日晴」
……
“你们如何都不说话……我说错甚么了吗?”
……
是了,对于风俗学家来讲采风和郊野调查是最首要不过的了。
……
邬瑶还想看下一页,却惊奇的发明,这一页前面全都是空缺了,就像是日记本的仆人在仓猝平分开了这里落下了这个本子,因此前面也就不成能再有任何新的记录了。
此话一出,陆无相顿时哑然。
明天气候很好,很合适再上山一次,但愿不会被村民们发明。
顺着村尾持续朝要地的更深处走,有一条上山的路,我本来想上山去看看,却被路过穿黄色事情服的村民禁止了,说是山顶有神庙,外人随便进山会触怒神。
司机说,南羌村间隔这里不远了,以是我决定本身走路畴昔。
明天我打算前去常乐郊区以外的南羌村抚玩村内特性游神活动,传闻这里有少见的官将首演出。这类阵头文明本来发源于澎湖,厥后也逐步传到了海峡对岸的闽州。
上山了,此次没被人发明。不过上山的路中间有一些奇特的石碑,写着一小我从生到死的各个春秋段。
顺利上山了,此次走了岔道的另一边,山路很长,蜿蜒盘曲的,不过往上走了一段今后就能闻到很浓烈的香火味。公然,这才是村民口中的山顶神庙。
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还是那整整一页纸上写满了的“分开”两字。
“只要我们这两天谨慎点,尽量少出门,应当就不会出甚么题目吧?”陆无相摸干脆地问道,见邬瑶和王小菘都没有接话,他也不由得心虚了起来。
因为担忧被村民发明,我没有留多久就走了。
我终究还是决定返来了,这类极度气候里冒然上山的话或许会产生一些不测变乱。
“如果你是一个风俗学家,你会把本身的记录了各种郊野调查心得的日记本落在这里不带走吗?”
这个村庄有题目……
……
而这日记本的呈现,本身就说了然一个题目。
究竟上,当前风俗界有关这类阵头文明的研讨还是较为贫乏的,我非常但愿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人重视并发掘这类文明的内涵。
我仿佛走错了路,司机并没有奉告我,进入南羌村之前还得先穿过一条隧道。
“阿谁林净秋不是说过两天会又卡车进城吗?你看这个接待所里的东西一看就是从内里买的,村庄里的人必定和外界还是有必然的来往。”
好吧,看来我的确是走错处所了,这里并不是南羌村,而是南芜村,只是因为路牌年久失修,笔迹恍惚,我把芜和羌两个字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