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符二年,黄巢聚众发难,呼应王仙芝。
刘行深和韩文约的死,宣示着这场宫变落下帷幕,李俨顺利进入宫城,他在寝宫看到了仍旧在昏倒中的李漼,这个吃苦天子倒真是命好,内里已经天翻地覆,他还能跟没事人一样睡着。
到了藩镇,也就到了江湖,到了天下。
PS:写了一篇十国的番外,在作品相干里。
神策军在田令孜的带领下,退出了长安城,全部皇宫的戍卫,临时由普王府甲士、安王府甲士,和李茂贞、王建所部卖力。
除此以外,朝廷派去的将领,有大过而不罚,有寸功而大赏,藩镇兵马获得战绩以后,朝廷却鄙吝夸奖,一旦有了败北的罪恶,就推给藩镇,如此奖惩不明,导致朝廷声望大减,本来还算尽力奋战的藩镇兵马,垂垂也就不平了,态度悲观起来。
这个领头人物,无疑就是田令孜。
田令孜代替刘行深和韩文约的职位后,成为全部长安城最有权势的人,除了李晔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就连路岩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田令孜也不是甚么好人,只卖力贪污纳贿和哄李俨高兴。
藩镇相互张望,谁也不肯亏损,当然是雄师没有敏捷取胜的启事,但好几次官军获得大捷,把乱兵逼得就要败亡,而朝廷却因为党派之争,相互都想获得战役胜利的大功,导致数次俄然易帅,给了乱兵可趁之机,也是不容置疑的究竟。
精确的说,是斑斓阁中的一件屋子,还亮着灯火。
乾符四年,黄巢攻陷郓州,杀天平节度使,又陷沂州。为防乱兵节制淄青,朝廷以李晔为平卢节度使,遏止乱兵肆掠之势。
是夜,皓月当空。
乾符元年,即李俨即位初年,大旱以后大水,天灾导致粮食缺收,而朝廷横征暴敛,乃至于饿殍遍野,终究变成天灾,濮阳王仙芝、商君长等人,率先发难,攻占州县后又连陷数州,阵容大涨,天下震惊。
把李岘交给泪水盈眶,却冒死忍着的柳三娘,李晔没有多作逗留,宫城的事还没结束,他还要归去看看。
李岘安静道:“灯火处,便是归处。”
旋即,李俨以李漼的名义,收回了一道敕令,说是刘行深韩文约企图造反,李俨发觉及时,故而带领世人救济,现在贼首伏法,大事已定。
那些在宫变之役中出了力的,都获得了对劲的封赏,田令孜成了神策军中尉,李茂贞、王建加官进爵,南宫第一由钦天监司首,成为了钦天监寺卿,李晔则成为长安府尹,至于许少牧,则被调走了,是很对劲的走的,临行的时候,送了李晔一大箱子书,说是他的私藏。
死于君王猜忌,也没甚么好昭雪的。
......
李晔坐在亭子里看着他,闻言点头道:“算起来,乱贼起兵已经四年,如若果然能等闲安定,也不会迟延到本日。朝廷数次易帅,虽也获得了一些胜利,但这些乱贼并不在一地滞留,而是活行动战,四周乱窜,要围歼并不是易事。”
李俨说的是究竟,但不是全数。
李晔没法跟李俨细说这些,说了他也不会听,听了也不必然认同。
李晔昂首看了斑斓阁一眼。
——————
而后乱兵转战南北,攻城掠地,生长成为数十万流兵。
李晔回到安王府,就把上官倾城、宋娇、李振等人叫了过来,安插了很多事,让他们各自去筹办。
而驱逐他的,是更多的应战。
厥后李晔去过一品楼,不过没有再见到黄巢,就连一楼大堂楼梯旁,平话的目盲老头也不见了,李晔还专门差人刺探过,发明黄巢没有插手春帷,就直接从长安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