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後国:俗称丹北、北丹。石高约1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京都府北部。和铜六年(713),丹波国北部五郡(加佐、与谢、丹波(後当中郡)、竹野、熊野)划为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划入京都府。
伯耆国:俗称伯州。石高约2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取县西部。为古伯耆国,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称呼稳定。废藩置县曾改名鸟取县、岛根县,明治十四年合为鸟取县西部。
安芸国:属山阳道,俗称芸州。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广岛县西部。古名阿岐;因为当代交通之要地之繁华。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改名安芸,乃源平期间,平氏庄园之地。废藩置县後并入广岛县。
下野国:属东山道。俗称下州。石高约37万石(庆长时)。现在之栃木县。当代与上野国、那须国合称为「毛野国」。四世纪时毛野国分为下毛野国建立。大化改新後,毛野国分为上、下两国—上野国与下野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栃木、宇都宫两县,同九年统合为栃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