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真是薛某的幸运。”薛绍淡然一笑,说道,“仙姑跟我说这么多,莫非是想劝我修道?”
“薛某非常猎奇。”薛绍皱了皱眉,“仙姑为何想要劝我修道?”
.
“那么,现在请吧!”玄云子拿拂尘一指。
“哦。”薛绍瞥了他一眼,大惊小怪。
“我见薛公子一身烟云水气的超脱风采,颇似我那几位仙风道骨的师兄,想必是根骨奇佳与玄门有着不解之缘。”玄云子说道,“公子如有兴趣无妨常来敝观稍坐,贫道愿将毕生所学与公子分享。待公子哪天想要用心修道了,贫道再将公子举荐给家师那也不迟。”
玄云子看着薛绍的古怪神情,不由得笑了,“薛公子为何不问,家师何许人?”
“哦?”薛绍前提反射的想到了……传销。
“道心?”薛绍笑了笑,我仙侠小说看得未几,你别如许忽悠我。
玄云子面带浅笑的点点头,“薛公子如果情愿修道,我愿举荐家师与你熟谙。当然,薛公子出不削发那都不打紧。”
“薛公子所指,莫非是承平公主殿下?”玄云子浅笑道。
“敢问薛公子,可曾修道?”玄云子俄然问道,嗓音当然清脆动听,但腔调徐缓而通透,听起来真不像是一个妙龄的女子,倒像是一个修炼了几十年、已然看破尘凡心无旁鹜的得道真仙。
玄云子回身飘但是去,走出没几步就长声吟道:“薛公子,你我此生缘份非浅。我们,必然会再见面的!”
薛绍苍茫的眨了眨眼睛,哦,莫非长得帅气质好就得要修道,这都甚么逻辑?
真正的心旷神怡!
“仙姑请。”
正因为有了天子李治的小我崇拜与推波助澜,潘师生所传的上清茅山道学很快名躁天下,仿佛将近成为中原玄门之正统;潘师副本人,也成了天下人敬佩崇拜的大唐天师!
上如有行,下必甚蔫。
好吧,这处所风景当真是不错,指不定我哪天就会来个故地重游,就算再碰到了也并不希奇。
“没出息!”薛绍嘲笑不已,如果让你晓得她主动约我双修,你还不得吐血跳崖?
要说这潘师正,还真是当今天下一等一的大名流。传闻他已年近百岁,是上清茅山教派的传人。他在嵩山双泉岭嵩阳观隐居数十年,尽其平生用心精研道经、佛理和儒义总结出一套融会了三教教义的道家新学说。然后潘师正在嵩山广收弟子宣经弘道,并且精通摄生之道炼得一手好丹。当今圣上李治一向身材不好,曾两次登临嵩山前去拜访潘师正,诚恳向他请教三洞、七精之奥义与摄生之法、治国之道。一来二去不但仅是信道的李治,就连自幼信佛的武皇后都对潘师正极其尊崇,命令敕封他为“天师”并出巨资给他修了多处道观。
玄云子面带浅笑轻扬拂尘稽了一手,“恰是。”
潘师正的这个身份和社会职位,在以玄门为国教的大唐帝国来讲,已经是高得不得再高了。
玄云子撩了一下拂尘走近几步在薛绍面前站定,说道:“薛公子方才是想登临云海一观,又怕惊忧到了贫道么?”
退而求其次?
说到这里玄云子停顿了一下,微然一笑媚意无双,“至入观以来,薛公子还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俗门男客。”
薛绍异讶的眨了眨眼睛,想不到这年纪悄悄的道姑玄云子,还是名扬天下的上清茅山派大宗师,潘师正的徒儿!
“你可知,大唐的天子陛下都想跟随家师修炼,并劈面执礼口称家师为神仙,以上师之礼待之?”玄云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