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你本身看吧,我懒得说了。”
“小刚子,去,给吴老弟倒杯水。”
“甚么像,这本来就是。这方砚叫做张廷济晋元康砖砚,张廷济是制作人,清朝金石大师,晋元康是砖的年份。这块砚经清陆心源,近代大石斋唐云保藏,在陆心源的《千甓亭古砖图释》中有记录,可谓传播有序,文脉相承。”
“屁的感受!你小子净给我拍马屁,砖砚我这没有,别地儿找去,我最多帮你掌掌眼。”
“嘿嘿,指着众位父老乡亲赏碗饭吃。”
“唉,就是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表情不好,压力太大,感谢了。不过我真的要买砖砚,老哥哥你这儿不是有一方吗?还包老保真,直接便宜点卖我得了。”
“嘿嘿,开个打趣,开个打趣,我说了,温老哥你看对不对。”
“八万以下吧,我刚上班两年,没多少钱。哦,就算要,也要下个月才有钱,都投到项目上了。”
“哦,本来传承有序就是从传播有序,文脉相承来的。”
“在火车上我就有兴趣好不好?你想啊,下乡收古玩,普通都是去些有汗青的处所吧,既游山玩水了,又兼顾了赢利,多好啊。更别提捡漏了,那但是成百上千倍的增值啊!”
黑砖几近正方,上边盖着一个微微发黄的木盖,一边纹着字,相邻一边是一个大叉叉,剩下两边光秃秃的,吴迪翻开木盖,是一个浅浅的倾斜的墨池,最深处靠近两公分,最浅处不敷半公分,边沿坑坑洼洼,整齐不齐。拿起来,底部修的有边,沿也坑坑洼洼,中间刻满了字,吴迪看了看,没认出几个,也就放下了。
跟在温亚儒身后的小伙子一脸的悻悻,本来是店主的朋友,怪不得张嘴就要砖砚,刚才的豪情全华侈了。
“有砖砚吗?”
“这东西一万块钱收上来的,卖你按你开的价,八万,不贵吧?”
“不是,不是那样的……”
“不懂。”
“这砚遵循现在估价,应当在五到七万之间,上拍的话碰到藏家争抢,二三十万也是小数,我本来筹办本身留着的,你若要,就八万转给你了。”
吴迪嘿嘿笑道:
“这是仿哥窑好不好?这叫开片,这叫金丝铁线!你一边歇着去,合着明天来就是气我的不是?”
“真没打仗过,连故宫博物馆都没进过。这是我上手的第一件古玩。对了,这东西多少钱,贵了我可买不起。”
“打眼?就当交学费了呗。”
“看不出来,价都不带还的,你小子挺有货啊,卖漏喽。”
“我也就过过嘴瘾,主如果有一个客户喜好砖砚,想给他找一方,别人家的不放心,就想着来老哥哥您这看看。”
“您老来过我们店?一句话就问到我们的宝贝上去了。没来过?没干系,我们店还真有一方砖砚,包老保真。”
“你说一遍,说不对这砚多少钱也不卖你。”
“您看,梅花坑天青雨打芭蕉端砚,老坑耕耘眉纹歙砚,老坑柳叶青龙凤朝阳洮河砚,山东青州九龙龟澄泥砚,另有松花石砚、红丝砚、乌金砚、绿石砚……您老渐渐看。”
“哎,老哥哥,我不说话了,一个劲的记,您从速再给扫扫盲?”
“嘿嘿,君子一言,一个半月以内我来提货!用不消先签个和谈,代价几十一百定金啥的?”
此砚当为有血、有肉、有灵的完美之物啊!
“我说那叫蒜头瓶好不。”
不知如何回事,温亚儒看着吴迪那傻乎乎的模样就有气,看了他一眼,有气有力的说道:
“牵涉到要忽悠客户,这方面的东西我根基一遍过。”
“你之前真的没打仗过古玩?”
“我靠,这个都裂成一片一片的了,你也摆出来卖,不怕哪天俄然散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