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29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5)
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鉴戒,阻其外内。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可骇,其将必降。
⑦罪在一人:意指统统的罪过均在敌国君主一人身上,而与浅显百姓无关。
武王曰:“善哉。”
武王曰:“吾全军过大陵广泽夷易之地,吾候望误失,卒与仇敌相薄②。以战则不堪,以守则不固。仇敌翼我两旁,越我前后,全军大恐。为之何如?”
武王问太公曰:“克服深切,略其地,有大城不成下。其别军①守险阻,与我相拒。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军卒至而击我。中外②相合,击我表里。全军大乱,高低恐骇。为之何如?”
在春秋末期,秦国国力日渐强大,当时的秦国国君秦穆公便想着争霸中原,但是当时秦军东进的门路却被晋国停止着。因而,秦穆公便想等候一个合适的机会,冲破晋军的防地,从而进军中原。
②相薄:相逼近。此处指狭路相逢、猝然遭受。
反观秦军,因为在出征路过晋国的时候没有遭到抵当,便松弛下来,以为晋国惊骇秦国,以是不敢劝止。因而,在回军的路上,主将孟明视便放松了警戒,没有提早派人窥伺,也没有采纳甚么防备办法,就率军浩浩大荡地进入了崤山。此时的秦军,颠末长途跋涉,并且拉着掠取来的财宝,车驾很重,全部步队的行动都迟缓下来。他们就在这崎岖蜿蜒的巷子上,非常困难地行进着。
太公答道:“如果碰到这类环境,就应当把我军分为三个部分,并按照实际的地形环境审时度势。详细查明仇敌城外军队地点的位置,以及被我军围困的城池四周的多数会和堡垒的状况,然后专门给被围的仇敌留出一条通道,以勾引城内敌军外逃。此时我军必然要周到防备,不要让仇敌今后通道逃脱。因为被围的仇敌惊骇慌乱,是以突围时不是逃入周边的深山老林,就是想撤往与之相邻的城池奔向其他军队。这时,我军车兵和马队要在远处截断敌军的逃路,不要让任何一个仇敌逃脱。
武王问太公说:“率军深切敌国的境内,与敌军对峙相守,这时仇敌截断了我军的粮道,从我军火线迂回,又畴前后两面夹攻我军。我想战,但没有胜算;我想守,但又不能对峙悠长。这该如何办?”
这个时候,晋国已经侦知了秦兵退回的动静,因而任命先轸为大将,带领军队敏捷地赶到了崤山,与本地的驻军获得联络,奥妙地设好了埋伏。为了鼓励士气,晋襄公还亲身前去督军。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切诸侯之地,与敌相守。仇敌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①。吾欲战则不成胜,欲守则不成久。为之何如?”
②中外:指敌城中的守军与城外救兵。
太公曰:“凡深切仇敌之地,必察地之情势,务求便当。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则我军坚毅,仇敌不能绝我粮道,又不能越我前后。”
在这类情势下,守城敌军就会误觉得先逃出去的人已经胜利突围了,打通了撤退的通道,其精锐士卒就必然会往城外逃窜,只留下一些老弱残兵在城内。然后我军用早已筹办好的战车和马队,长驱直入,直击敌后。如此,仇敌守城军队就不敢持续向外突围。要达到此种结果,就要求我军在行事时格外谨慎谨慎,不要急于同仇敌比武,只要断绝其粮道后路,把他们困在城内就行了。如许一来,他们就撑不了多少日子了,到时候必定归降我军。在攻陷城池以后,不要急于燃烧其堆栈内的粮食,也不要急于破坏城内公众的房屋,不要砍伐坟场的树木和庙祠的丛林,不要殛毙投降的兵士,不要虐待俘虏。以此向敌国彰显仁义,施以恩德,并向敌国军民宣布,有罪的只是无道君主一人。如许,天下就会心悦诚服地归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