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62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准则 (2)
张良鼓掌笑道:“这就好了。陛下您封雍齿为侯,那些有军功而担忧陛下会难堪他们的人,一看陛下最恨的人都分封了,统统顾虑就会不存在了。”
公元前632年,晋军攻袭了从属楚国的曹国和卫国,活捉其国君。
本篇中还提到:“心为九方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以是求,因此与之,则不劳。贤人用之,故能掌之。因之循理,故能悠长。右主因。”
几天前还筹办肇事的将军们吃过酒宴,高欢畅兴地说:“现在好了,甚么都不消愁了,我们就等着陛下的分封夸奖吧!”
楚成王不想跟晋军开战,因为此时晋国已经非常强大,如果两军开战必然会有大的伤亡。听到晋国出兵帮忙宋国,他立即命令撤兵。但是大将成得臣感觉宋国迟早能够拿下来,不肯意停止战役。他遣将报信说:“末将不敢妄自夸大必然势在必得,但绝对会破釜沉舟。”一听这话,楚成王不乐意了,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就派了少量人马归成得臣批示。
“退避三舍”表现了晋文公言而有信。这一做法不但信守了当日的承诺,酬谢了楚成王的恩典,并且避开了楚军的锋芒,娇纵了楚军,鼓励了晋军士气,博得了将士们的了解和支撑。别的,晋文公挑选了无益于己而倒霉于敌的疆场,也是一种在政治上争夺主动,军事上诱敌深切、后发制人的策画。
晋文公的部下狐偃说道:“两军开战,讲究名正言顺。当初楚王曾帮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承诺过:‘如果两邦交兵,晋国甘心退避三舍。’如此后撤,就是应诺,如许就不会理亏了。如果退兵他们还不罢休,持续得寸进尺,那就是他们在理,我们再还手也不迟。”全军将士豁然,暗自佩服晋文公信守承诺。
成得臣得知这个动静后大怒,他本来是想救这两个国君的,没想到这两个国君倒先和楚国断交了。他立即命令,全军筹办,顿时攻打晋军的大营。
张良接着说道:“我有一计,能够应对这个局面。请陛下奉告我,平时您最恨的并且将军们都晓得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