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女皇缓缓将笔一搁,双手叠在腰间,微微倾身,脸上浅浅浮笑。
谢安按膝起家,朝着自家阿姐揖手道:“阿姐,万弟将:‘仲氏仁只,其心塞渊,’诵作:‘粽子三只,其嘴塞焉’,是以有错!”
胖谢万摇摆着起家,答道:“阿姐,我将辩之!”
水城之晨,格外腐败。南山之雁,穿过袅袅轻烟,冉冉向北。城之北,小小别园掩浮于水,排排翠竹巧作篱笆,乍遇风起,便作沙沙。
“嗯?!”
言罢,直直挥袖而去。
嗯,志在必得,亦需知过犹不及。
言罢,摇了摇小脑袋,落座。
若想至此岸,岂不顺水而行!
袁女正笑道:“真石,昨日我与阿姐偶遇一首诗,汝可想知?”
大兄?
谢尚笑道:“二哥所言甚是!然,若昏之率真,便亦昏昏矣!”说着,转过甚,固执狼毫指向劈面三个小小郎君,沉声道:“嗯,《庄》、《老》对释,汝等便此为论!何人先来?”
酒坊非同酒坊,酒坊酿酒卖酒仅此罢了,酒坊却集酒菜、歌舞、以及棋弈等各项雅趣为一体。世家后辈多喜盘恒,刘浓却从未踏及,本想宛言回绝,但转念一思:本日已是八月初六,分开馆只得两日。诚如孙盛所言,与其一味埋头诗书绷弦太紧,莫若恰当放松身心。
谢真石漫不经心的将手中鱼食抛入水中,见得鱼食打出点点水坑,而后众鱼竞相争食,惹得异彩纷呈;宛然一笑:“何诗?”
谢恒最是慎重,先是沉沉的向阿姐施礼,而后再向谢安、谢万微一揖手,方才正色道:“阿姐,恒弟无可辩之,但敢问万弟一言,食得可饱?”
刘浓展开眼睛,缓缓回顾。
绿萝跪得稍远了一些,微敛着首,晶莹若红玉的额间滴水欲透,画眉悄悄颤抖:“小,小郎君……”声音低喃,犹若蚊蝇不成闻。
三人轻身而出水庄,因离得不远,便未乘牛车,徒步前去。
顿时,痛并欢愉着。
谢万最贪吃,嘴里背着,眼睛却一向溜着果子不肯放。而这统统皆落入身侧谢安的眼中,其大声道:“禀报阿姐,万弟诵得有错!”
刘浓立于檐下,闻听着诗赋声渐渐杳杳,心神一片安好。清风袭来,携着露水的芳香,忍不住的伸了个懒腰,对着双拳缓阔缓阔。目光则漫过所居小院,前后只要十来间房,俱是雕栏作画,纹木成廊。仿若画格,院外有院,每院各不不异,亦各不相连,独成一体。
谢真石被其调起兴趣,眼敛轻剪,斜了她一眼,晓得其向来如许,便绕至矮案款款落下,看着劈面正行书的袁女皇,轻声道:“能经得女正念而不忘,你且尚在,定是好诗,何不叙来?”
读书忘时,晨光无声流走,不知不觉间两个时候已过。芥香已换三遍,朝阳洒满林梢。刘浓将书卷缓缓卷阖,心神亦跟着阖卷渐尔平复,突觉脖子微酸,便双手托住后脖,闭上眼睛正欲转动。
院墙另一面。
刘璠笑道:“固所愿也,何当请尔!”
据昨夜那名谢氏侍从所言,此地乃是谢氏水庄并不常住人,只是每逢春秋时节偶栖;其奉自家郎君之命,愿将此庄三所客院借赁。而那在船头与褚裒作言之人,则是谢氏郎君无庸置疑,却不知是那位。褚裒曾以言语问及,但侍从言:郎君有叮咛,只借赁,不言其他尔!
“咦,那你辩来!”
案上置着三碟小菜,一碗粥,凉拌胡瓜绿油油的,极是喜人。刘浓避过绿萝水汪汪的眼睛,撩袍落座,捉起粥碗沉默就食,心中感慨:唉,委实教人难敌呀!
红日尚未出,读书声已闻。
三张矮案并作一处,三个小小郎君规端方矩的晃着脑袋诵《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