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13章 百家姓(4)
和凝,现山东省东平人,初仕后唐,继为后晋宰相。凝平生为文章,善于短歌艳曲,有“曲子相公”之称。著有《红叶稿》,别名《香奁集》。
卜
尧舜帝时有羲和为掌管六合四时之官,厥后遂有以和为姓。又说楚国人卞和发明“和氏璧”玉璞,其子孙后代遂以和为姓。
源于以官为姓。师尹即太师,为官名。二源于以邑名为姓。少昊之子殷受封于尹城(现河南新安),厥后遂以尹为姓。
【名流】
【姓氏发源】
郝
【名流】
尹喜,字公度,号文始先生,周朝楚康王之大夫。著有《关尹子》。通历法,善天文,习占星,知前古而预将来。
【名流】
周武王之弟叔振铎受周武王封于曹,人称曹叔振铎。曹叔振铎的后嗣中有个懦夫名庄,受封于卞邑,人称卞庄子,厥后子孙遂以卞为姓。
源于芈姓,以名为姓。春秋时楚国大夫姓芈,名伍参,厥后遂以伍为姓。
黄歇,战国期间楚国大臣。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罗隆基,字努生,江西安福人。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爱百姓仆人士。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华群众共和国政务院委员、第一届天下群众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群众天下战役大会鼓吹部长等职。
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子康叔封其子于常邑,其子孙后遂以常为姓。二源于避讳而改。春秋时楚国公族恒惠公以后有恒氏,为避宋真宗赵恒之名讳,取常和恒义同,改成常姓。
春秋时,宋宣公之弟名和,让本身儿子分开宋国到郑国居住,而将爵位传给宣文公之子夷。名和身后,先人崇其德封谥号为“穆”。厥后子孙遂有穆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丘穆陵氏,隋魏孝文帝迁都中原洛阳后,改成穆姓。
罗
【姓氏发源】
西周初年,姜子牙受封于营丘(现山东临淄),建齐国,先人以国名齐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字齐子,厥后有子孙以王父(祖父)之字齐为姓。三源于西北少数民族所改。
邬
毕昇,湖北英隐士。北宋发明家。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
【名流】
时
穆孔晖,字伯潜,号玄庵,现山东聊城东昌人,明朝理学家。历任翰林院检验、南京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学士、南京太常寺卿等官。平生著作颇丰,主如果研讨考据学的著作,著有《读易录》《尚书困学》《大学千虑》《玄庵晚稿》等。
穆宁,唐朝人。为人朴重,为官刚明。官至秘书监。安史之乱时,与颜真卿起兵共抗安禄山。
【姓氏发源】
皮日休,唐朝文学家。暮年发愤于功名,游历各地,曾任姑苏刺史处置、太常博士。皮日休诗文有两种分歧的气势,一种担当白居易新乐府传统,说话夷易近人;另一种以在姑苏时与陆龟蒙唱和时描述吴中山川之作为代表。
郝隆,字仕治,东晋名流,博学驰名。官至南蛮府参军。“郝隆晒书”表示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商王武丁在傅岩(今山西平陆)求得贤人说,前任说为宰相。因说曾于傅岩居住,故称傅说,厥后子孙以地名为姓。二源于周朝时,黄帝后嗣大由受封于傅邑,是以傅为姓。
【名流】
萧
商王帝乙时,子期受封于郝乡(现山西太原),其子孙后以邑名郝为姓。二源于唐朝时,南边土蛮有郝、杨、刘三大姓。
【姓氏发源】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名流】
乐毅,战国时燕国闻名军事将领,曾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缔造了中国当代战役史上以弱胜强的闻名战例。其作战指导方略和政治思惟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着首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