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操之略一思考,答道:“乾坤简易是常,无偏于生养,无择于人物,不能委曲与贤人同此忧也。”
按常例,庾希答辩不能超出《诗》、《论》、《礼》、《传》这四经,而“天不与人同忧”倒是出于《周易.系辞传》,庾希本不该从《周易》里抽题答辩,但作为主持本次定品的大中正,庾希是说一不二的权威,他要问甚么谁能有贰言!
冯兰梦挺身而出道:“下官能证明,陈族长并无半句虚言,在钱唐,陈流风评之劣是人所共知的。”
庾希又问:“隔物欲有二义,哪二义?”
陆纳和徐藻都是微微点头,陈操之此论,言简意赅,把“天不与人同忧”之意阐述得清楚了然,非苦学沉思、深切浅出者,不能道此。
庾希见陈操之答复得利落,并且毫有害怕瑟缩之态,心中愈怒,将手中的麈柄往案上一磕,“砰”的一声响,说道:“既如此,另有何话说,让胥吏将陈操之与冉盛收审!”
堂上世人都在等候庾希对陈操之的答辩,谁都晓得陈操之毫不成能象其他士子那么轻易过关,那些士族后辈大多是隔岸观火、幸灾乐祸,但愿看到陈操之答难时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模样,谁让他敢号称“江左卫玠”呢,并且迩来申明之盛,吴郡士族后辈无人能及;豪门后辈则衷心盼望陈操之闯过这艰巨一关,让庾希的决计刁难落空,为豪门后辈扬眉吐气。
“君子于役,初非一端也,伐鼓南行,零雨西悲,六辔驰驱,四牡奔骋,王事靡监,仆夫况瘁,劳人草草,行道迟迟,岂皆能如泽耕之朝出暮返乎?而未始不昼动夜息,苟无饥渴,正不必为盼待君子自公退食也。”
丞郎褚俭一拍身前几案,喝道:“寂静!”
庾希盯着陆纳看了一会,缓缓道:“既有陆太守为陈操之缓颊,那就让他坐下吧。”
陆纳问褚俭:“褚丞郎,陈咸是陈氏族长?之前是贵县主簿?”
庾希道:“试论‘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这是《周易》“艮卦”的卦辞,庾希对此卦研讨最深。
陈操之浅笑道:“此次幸运过关,还要感谢英台贤昆仲,你二人来此一月余,与我几次辩难,让我长进很多,不然此次真要被问倒。”
陈流叫了起来:“你胡说,就是你教唆的,如何说是四伯父!”
陈操之答道:“是也,施止于无见之所,则不隔物欲,得所止也。若施止于面而不相通,强止其情,则奸邪并兴。”
堂上诸人都是松了口气,以为陈操之经术这一关应当是过了,不料庾希眼睛一翻,问道:“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难道道有迹乎,如何说天道无迹无忧?”
陈操之答道:“天者,道也,道之服从,能鼓励万物,使之化育,道则偶然无迹,贤人则偶然有迹,内则虽是偶然,外则有运营之迹,则有忧也,故曰天不与人同忧。”
陆纳起家作揖道:“庾中正息怒——按历次考核常例,本日只是考核这些待品士子的经术,至于德行,一贯都是明日再议的,陈操之德行如何暂置非论,为免在场诸士子民气惶惑,且让陈操之先插手经术考核,如何?”
堂上温馨下来,世人都看着庾希如何刁难陈操之。
陈操之一看,却本来已经出了西门了,真庆道院门前的柏树下,那鹅黄裙裳的女郎就象清爽初芽的柳枝,说不出的鲜嫩娇媚。
陈操之并不睬睬陈流,对庾希、陆纳说道:“我陈氏族长就在署衙外,请传他一见。”
陆纳道:“庾中正此言有理,不过陈操之究竟那里操行不良,烦庾中正奉告,陈操之是我郡下治民,总不能含混其辞以一句操行不端阻其入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