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那仁宗驾崩,成宗梁威二十四岁,便草草即位,年号启安。此时冰期已过,四时普通,但天下已乱,大魏之社稷已是苟延残喘。虽那成宗少年天子,思惟老练,一心想当明主,亲力亲为,却也有力回天,再加上此人毕竟幼年专断专行刚愎自用且几次无常,让那群臣没法适从。伴君如伴虎,敢直言者,亦很多受了冤曲。这成宗梁威认定天下之乱,乃是藩王拥兵所为之,只要实施自已所创之“新政”,天下才得稍有转机,这新政便是“削藩”,同一政令,为本身亲为之。此时朝内阁首席大学士乃是毕成,毕圆通,贪损之人。虽是上代阁老之子,但毕家深得皇朝重用,乃成宗亲信之人,为其出运营策,剿除异已。
过了魏北,再无停滞,狼狄雄师直逼京师。
先人称此次兵灾为“神武之乱”。
那中原亦不好过,数百里内,颗粒无收,草根树皮亦作食用。最后,竟人吃起人来。饥民只为一餐便四周落草为寇,江湖当中,故意之人,皆乘流民之机揭竿而起,自主流派,与朝廷分庭抗礼,故中原烽火又起。仁宗一朝,流民军势大者十余股,前后有“通天炮”张立何、“济世虎”刘丁孙、“万寿教主”李挺梁、“顺天王”穆子丰、“神威太岁”王志清等人立下自家灯号。朝廷四周用兵对于各股流贼,倒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疲于对付。此中权势最大者为西北塞北之地“顺天王”穆子丰,此人善解民意,足智多谋,自号称“顺天民意,改朝换代”。虽朝廷多次用兵,但一向未能绝灭,常常化整为零,卷土重来。实乃大魏朝亲信大患也。
霸都城中军民见勤王之师已到,翻开城门欢迎入城,那六路亲王是:吴王梁直、夏王梁利武、楚王梁栋、东海王梁楒、辽王梁窦。六王敏捷节制朝政。此中那夏王梁利武是当朝历宗之亲弟,是小我才,平时待人平和,亲政爱民,广受西山之地公众恋慕,朝中亦有深厚根底,倍其他众亲王,公候推许。这历宗在朝中已是声望扫地,加上朝政已被节制,亲信一哄而散,这王位是呆不下去了。只好让位与亲弟夏王梁利武,这夏王即位以后,是为理宗,年号淳风。那历宗被贬至南姜荒蛮之地,亦无人理睬,几年以后,郁郁而终。
一年青武官,骑着马儿,背后用粗布包缠一男婴。本来此人姓童名德,年方二十有二,现在兵部做一小小九品主事,被朝廷派在魏北卫中做事。亦跟着败兵向南退去,童德之妻,生孩儿之时难产而亡,止留得这婴儿。正巧路过集县家中,见托叔父寄养的独子婴儿童善豹亦跟着叔父一家避祸。虽是军纪不准照顾家眷,但此时兵败如山,谁还管得了。便背起儿子,与叔父一家南逃。此人熟谙看陆衍如此行事,便道:“陆参将,世人皆向南退,你因何不走。”
陆衍怒道:“你说这话,倒是极刑,这朝廷要我等官员何用,国度有难,恰是用兵之时,兵都逃了,国还不亡否?若还是条男人,便同我一起汇集败兵。”
然不久豪杰必将出世矣。
但这北鹿之地,数百里膏壤,却还被狼狄一部族,“天熊星族”人占着。现朝廷方才规复,再有力光复失地,止得派出使团,比年谈判。但地盘一但被外族盗取,便再无回天之力也。狼狄直至今番亦无偿还之意。
事乃至此,众亲王忍无可忍,率各路军马勤王,南边各州县亦构造救国军,不及练习,便发往北方。此时那“虎贲骑”军中有一将领,名唤陆衍,字景太,官位乃是一参将。此人文韬武略,倒是个栋梁之才。那陆衍在北固山一战,被仇敌冲散,从着那败军,向南撤退,到了霸京南面阜县,停将下来,心想:这大好国土就此让与那北方狄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一守备,世受皇恩,那能就此颓废?想罢便拿出行令腰牌,沿途汇集崩溃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