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在淮西、淮东的主力早已南撤,以是当听闻护民军渡淮河大肆来攻,远在三百里外的庐州知州兼淮西安抚使赵通,毫不踌躇,弃城而走,一日百里,直渡长江而去。
同日,刘安领军回到邓州新野镇,尚未渡河,久攻襄阳城不克的阿鲁补闻讯仓猝引军撤退。
数日以内,真州、泰州、通州、滁州、高邮、楚州不战而下,淮南东路各军州尽皆归于护民军之手。
七月十四,近万残兵逃至龙门镇,又被伊水所阻。一场苦战过后,金军统帅阿鲁补死于乱军当中,残存金军或死或降,全军淹没。
五今后,光复大名府路的一支护民军返回汴京。
二十六下午,两军在新野西南三十里的小石桥相遇。
两军自此,隔江对峙,重生政权得喘气之机。
一战得胜,四万护民军敏捷向燕京开进。
七月十五,刘安率转战三千里怠倦不堪的护民军北渡洛水,来到洛阳城休整。
至此,被女真占有二十五年之久、离开中原政权两百年之久的燕京重新回归中原掌控!
至此,自三峡以下,长江以北四路之地几十个军州皆归战国统统。
毫无防备、发觉被骗的金军仓猝应战,难以结阵,战力大损。
其他各军州见边州军民南逃,纷繁效仿,携家带口,南渡长江。
当他得知河北、燕京大捷,逃窜的敌军全军淹没,顿时就动了渡淮南下的心机。
就在他们筹办进入河间城时,从大名府北上的四万护民军从东、西、北三门同时杀出。
两军整整打了一个月,对峙不下。
而早在七月初,被护民军阻于蔡州、颍州一个月之久的宋军,听闻金军攻不下襄阳城北逃,他们也敏捷退回淮河南岸。
随后而来的护民军簇拥而入,一场乱战俄然在燕都城内发作,直接打得金军措手不及。
混战一个时候,见败局已定,残存金军和燕京行台尚书省、留守司官吏弃城而逃,
又几天后,得知护民军从水路进犯临安城,宋军主帅杨沂中当即率雄师南撤,马不断蹄赶回江南救驾,淮河防地为之一空。
六月二十五日,护民军到达燕都城外,趁金军沉浸在接连篡夺霸州、莫州的胜利当中而放松警戒,一营兵将假扮金军,敏捷篡夺了南城门。
而就在他们又累又饿,抬不动腿、睁不开眼时,早已埋伏在雄州的三万护民军拦住了他们的来路。
追至伊阳,两边一场大战,杀伤金军近万,阿鲁补持续领军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