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句丽,已经将国力透支到了极限了,海内本就凋敝,又征了近三十万的雄师,老百姓根基上已经到了活不起的边沿了。
不出不测的话,最多一个月,牛进达他们就能兵临平壤城下了。
因为高句丽的防备体系全都是放在北边西边重点针对唐朝的,是以全部南部除了几万守军以外对牛进达来讲就是纸糊的,又没有长白山如许的天然雄关,是以牛进达几近在以一日百里的速率在向前推动。
鸭绿江以北,这里毕竟不是汉朝故地,是以汉人的比例就少多了,可高句丽立国毕竟已经几百年了,又是个多民族融会国度,再如何少那些汉人也有十之一二的比例。
为了服众,再加上秦浩主动放弃兵权,李世民气中实在欣喜的同时也是挺惭愧的,就把这个功绩做成了馅饼,直接扔他嘴里了,他哪晓得秦浩实在压根就不会兵戈啊。
贞观五年,十月。
更令他感到欣喜的是,他这安营扎寨还没等完事呢,便有本土的汉人游击队来投奔他们,领头的还是他之前带过的风言衙门的兄弟。
大敌当前,海内十之一二的百姓惦记取投敌是一种甚么体验?
至于亏损的李道宗,他本人倒是无所谓,毕竟是宗亲,爵位是王爷,只要他还是宗亲里最能打的,他在大唐的职位就稳如泰山,等甚么时候打不动了他必定还是要进唐联储的,趁现在卖秦浩一小我情对他来讲是很划算的一件事。
一望无边大平原,些许人造城墙也不能给他们任何安然感。
秦浩这时候那里还能不明白,这些事情李世民他们早就算出来了,起码也有七八分的掌控,算计本身倒是没错,倒是在用馅饼砸他。
高健武如果晓得,他找来乞雪的三百个大师里都有一百个大唐的探子,在默念千万别特娘的下雪,不晓得内心会是如何个滋味。
至于抽调长白山守军南下,这类事他们想都没想过,李世民可比牛进达猛的太多了。
幸亏停顿还是比较顺利的,李世民气头都已经将海军当作本身的心头肉了,如何能够会将硬骨头交给他们来啃,当他们兵临城下时,四周的风言衙门探子汇报,城里已经只剩五千多的老弱病残了,雄师就在两天之前,为了挡牛进达已经去平壤南线了。
更令人难受的是,那些早已经分不清是扶余人还是汉人的那些人,要晓得东亚人种在长相上本就辨别不大,再加上混血的,混居的,只要人家本身不说本身是汉人,鬼特么能分得出来啊!
也是以,李世民才会有打完仗封他为国公的设法,就秦浩的这个功绩换一个国公也是绰绰不足的,那些大佬们也都没甚么定见。
总之,高句丽现在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了,连新兵都没法征了。
三面作战!大唐竟然敢三面作战!
反倒是李道宗,并没有甚么骇怪的模样,好似早就猜中了一样。
但是,大佬没定见,可不代表上面的人没定见,在很多上面的人眼里,秦浩此次几近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除了运粮运兵运补给以外一场硬仗都没打过,甚么时候运输大队长都能封国公了?
高健武走出王城,看了眼内里的风景。
…………
秦浩对高句丽这场战起到的感化,越是级别高的大佬就看得越透辟,这军功乃至超越攻破长城的李勣和斥地第二疆场的牛进达,乃至就连举足轻重的水军都是人家没花朝廷一文钱从无到有的制作的。
当秦浩下船的时候,谨慎脏跳的跟百米竞走似的,固然有李道宗如许的大神级马队统帅给他保驾护航,但这特么但是疆场啊,两条腿都已经有点软了,要不在他身边的孙二一向在偷偷搀着他,估计十之八九他已经出洋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