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 第5章 方志学钻研
一九八二年,杭州开端编写“地名志”,林正秋受邀成为杭州市地名办公室的咨询专家之一,并为事情职员做了“杭州地名汗青特性”的教诲陈述,内容大多出自《梦梁录》、《武林坊巷志》、《湖山便览》这些处所志书的记录。
林只是一个浅显西席,支出有限,各式无法之下,只得找到了校长。
3未能校订原文失误、脱误失校等。他的这些点评为后辈史家研讨《梦梁录》与南宋研讨供应了便利,制止了以讹传讹,减少了能够的失误,也突显了他古文功底的非同平常。
一九八一年仲夏,中心在太原召开第一届“天下处所志编撰大会”,由曾生(注2)主持,这个集会厥后转移到武汉。鉴于林正秋对处所志学与档案学的研讨,时任天下处所志协会副会长的朱士嘉(注3)特别点名,杭州派林正秋列席。
管帐对他说:“其他留宿、集会费都能够报,只要机票,你必须自理。”
三是对新点校的南宋《梦梁录》做了详确订正。
在全天下汗青学与档案办理学的研讨中,我国走在抢先行列,成为研讨本国史、都会史、地区史、州里史的原始素材,所谓“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姓氏有家乘谱牒”,这些志书家谱,成为不成或缺的根本史料,也成为国度、地区与家属的信史(注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旧处所志书尚无新版,依托的仅是从图书馆发掘出来的古籍,竖写本,没有标点标记,古体字,内容狼藉,浏览起来相称吃力,幸亏林有着踏实的古文与处所志功底,为他的都会学、方志学的研讨奠定了根本。
第二编《浙江名山志叙录》,由林正秋独撰。这些论文大量援引、引证了处所志上的质料,可见林对处所志学研讨早就已经有相称的存量。
在我国冗长的汗青过程中,自从汉朝发明造纸术与北宋呈现活版印刷后,各朝历代大多有处所志书的呈现,只要没有战役、饥荒或处于特别年份,都有过处所志书的呈现,有着浓烈的中国特性,特别是浙江,人称“方志之乡”,它为人们处置处所史学研讨供应了确实根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的方志学和近代呈现的“档案办理学”与“汗青学研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或许,我国处所志乃是这类学科的先祖。
一九八一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与浙江处所史志研讨室共同编辑出版《处所志和方志学》,全书分二个部分,前者由邹身城编撰,后者由林正秋撰。
如果坐火车赶去,必定来不及了。大会电报过来,当即乘飞机解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