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承平乱世,莫过如此。

――《清平调*其二》

亦有人不喜牡丹。不喜就是不喜,如何来看,入了眼,都是俗气。可我仍然喜好。在一首唐诗的故事里,嗅着隔空隔世的牡丹香入眠,我不想做风骚鬼,只愿梦里有花花草草由人恋,有大片的牡丹将光阴开贱,而我抱着一把尘凡中的繁华,本身深埋了,又深埋。

人间花草千百种,如同感情千百种,没有谁能够相互代替。你写不了我的诗,我也做不了你的梦。比方芍药与牡丹类似,又同属一科,但仍然不成堆叠。乍一看,牡丹和芍药还真是难分,但细心来看,还是分歧的。牡丹的花瓣,更靠近绢状的本质,花冠离叶片近,贴枝而开。芍药花瓣上则有油光质的表层,花枝如草茎,高而招展,软而滑嫩。牡丹花枝是遒劲的,衰老的,像被火烧过一样,而芍药,如何能叫枝呢,如何能叫骨呢,如何能叫花树呢,那顶多就是茎,再细一些,就成了蔓了。

――李白《清平调*其一》

借问汉宫谁得似。不幸飞燕倚新妆。

牡丹花语:美满、浓情、繁华、生命、等候。(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像听李玉刚的曲子。“袅晴丝吹来闲天井,摇摆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满身现……”,他反串唱《牡丹亭》,染胭脸,琼瑶鼻,烟丝一样的眼神,蛇信子一样的嗓子,带着无尽的柔靡和奥秘。一个字挂在舌尖,半天落不先来,心悬着,春拉成了线,声音也拉成了线,只由他晃来晃去。牡丹在戏里姹紫嫣红的开……它就是花好月圆里的阿谁花啊。

万物皆有变数,皆有定命,只要时候能让统统灰尘落定。十几年后,安史之乱发作。大唐的气脉,如同到了一根抛物线顶端,接下来,就是坠落,以及更深的坠落。直到,另一根王朝的抛物线来衔接汗青,在花着花落中,用和顺或强势的力道。

那种铺天盖地,石破天惊的繁华,也只要牡丹能够给。与一朵牡丹的对望,它开得那么乱世,开得那么澎湃,开得那么长夜无荒,便会生出一种恍忽来,狐疑本身在唐朝。氛围,是唐时氛围。色彩,是唐时色彩。力道,是唐时力道。

时候再回溯到一年前,也就是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带着半生的游历与满襟的抱负,由人举荐来到长安。相传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慕他才调,竟“降辇步迎”,又“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当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件时,李白亦成竹在心,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美,当即就让李白供奉翰林院,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天子摆布。凡有筵会郊游,必命李白侍从,赋诗纪实,以绚丽笔墨传播万载。

爱的就是那沧桑的焦骨。焦骨之上,花开得更加的艳异。“姚黄”,“魏紫”,“二乔”,“赵粉”,“丹炉红”,“绿玉,“水晶蓝”,“藤花紫”,“夜光白”……目炫狼籍,都是浩渺而壮阔的美。牡丹也热忱,不埋没,不闪躲,带着生灭由之的派头,绽放了,还绽放,总绽放不敷似的。像一个热恋中的女子,惊人的贵气里,带着非常的天真。你要甚么,我都给你,这怒放给你,这花香给你,这山山川水,人间光阴,我给得起的,给不起的,都给你。那贵重的情义,像天上掉下来的金,别奉告我你不要。

推荐阅读: 主神制造者     梦游诸界     千亿盛宠:大叔,吻慢点     都市至尊医仙1     陛下是妻迷     他们都说朕是傀儡     盛唐歌     最佳冒牌男友     你若盛开,哥哥自来     大觉醒之五禽     大债主系统     星级食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