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户寂无人,纷繁开且落。
玉兰花语:纯真、清丽、高雅崇高,纯真天然、竭诚的爱。(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柘冈在江西临川,是驰名的才子之乡,也是王安石的生养之地。王安石自幼好读书,脾气聪明,平生多在外为官,以及厥后官至宰相,为朝廷鼎新极经心力,却极少回故里。他对故里有深厚的豪情,连名号也称临川先生,文集称临川集。临川,柘冈,一向被贰心心念念,亦一度被他写在了诗作当中。但是笔墨仍然承载不了他山川日月普通的乡愁,对此,他始终耿耿于怀,眷爱情深。“投老工夫非复苦,当时风月故仍然”,但是,直到暮年郁然病逝,他还是没能实现“迟早重来此地游”的夙愿。
乌塘渺渺绿平堤,堤上行人各有携。
落花时节,大片的花瓣掉在地上,像断了柄的瓷勺子,内里窝着的阳光或雨水,会断续的路过蚂蚁。又像一只手,看着是丰腴可儿的,朝你做了个小瓢状,却又在东风里无端生了一手冻疮。捡在手里,用指甲在瓣上一下一下掐字,都是一笔一笔的小半月型。写花花草草由人恋,或落花时节不逢君……才只是一晌,那字就变成了哑哑的暗黄色,有了无尽的陈腐之感,看在眼里,分外的惹人哀伤。
王维这一首写玉兰的小诗,描画的就是辛夷坞的风景。
我是喜好玉兰的。
辛夷坞。恰是唐朝墨客王维辋川别境中的一处小景。看这名字,就美得惊人,茵茵的,披发着草木暗香,便直想顺着这辛夷坞的寂寂落花。去远远地,望一眼那辋川。
名字也是好名,竟与忘川谐音。甚么烦忧,甚么尘凡,甚么光阴,是皆可相忘的了。
有人说,玉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安好,会让人沉浸到离灵魂更近的处所。
我亦抉剔,查有关玉兰的诗作,竟只要王维的《辛夷坞》与王安石的这首《乌塘》最是合我的气味。其他将玉兰比作“肌肤凝雪、羽衣仙女”之类的,如何乔装精美,看来都是一个俗,皆入不得我的眼。这首《乌塘》,最美莫过“辛夷如雪柘冈西”,我读了,像当年读到西川的那句“三十里外更白亮的玉轮涨满了头颅”一样,喜好得欲罢不能,也哀痛得欲罢不能。
到了宋朝,便有辛夷如雪,纷繁的开,纷繁的落,一向落到了王安石的柘冈中。
附
据记,辋川就在那暖玉生烟的陕西蓝田境内。那边青山莽莽,白云悠悠,有良田百顷,奇花野藤遍及山谷,瀑布溪涧到处可遇,是秦岭北麓一条风景秀美的川道。古时候,川水自尧关隘流出后,要蜿蜒流入灞河。川水流过川内的欹湖,两岸山间也有几条小河同时流向欹湖,由高山俯视下去,川流波纹回环,仿佛车辆形状,是以得名辋川。
宋人方回以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成穷之妙。言下之意,恰与人所说的有寄慨,流露作者内心苦闷暗合。王维写辋川诗是在暮年,即安史之乱之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权势下台,朝政就日趋暗中,社会冲突已显锋利。彼时王维虽亦仕亦隐,但仍然心关朝政,加上他又偏向于张九龄的开通政治,对朝廷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即使他禅心礼佛,沉寂旷达,可写下的诗作,不免还是带有实际感情中的陈迹。或悲戚,或苦闷,或伤感,比方《孟城坳》中的“来者复为谁,空悲古人有”,《漆园》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又比方,这首《辛夷坞》中的“涧户寂无人,纷繁开且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