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 > 05. 皇老板那是相当精明
一个是国务院办公厅,一个是总统私家助理,你这个身份跟人家没法比。如此看来,还是表白相权之大。
孔子倡导本质教诲,现在我们也倡导本质教诲,中间这上千年的招考教诲是如何来的,就是从隋唐开端的。
名义上把相权减弱,说是一分为三,实际上不止。三省的正副长官都是丞相,都入政事堂。而只要能够入政事堂议事的官,实际上就相称于丞相。三省的正副长官大抵是这些:中书、尚书两省的长官叫令,副长官叫仆射。中书令、尚书令、中书左仆射、中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门下省的长官叫侍中,副长官叫侍郎。六部的长官叫尚书,副长官也叫侍郎,分摆布,兵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如许一来,三三得九,一人之权朋分为九。当然,并不是每个天子在位的时候都设立得那么全,比如李世民做秦王的时候,当过尚书令,以是等李世民继位以后,唐朝就不再设立尚书令了,因为当年太宗天子做过这个职务,你们谁还配做这个?就此打消。
六部职能各不不异,吏部卖力官吏的考核任免,相称于我们明天的人事部、构造部。户部卖力户口和财税,相称于民政部跟财务部加上国度税务总局,近似于这类机构。这六部里边最肥的就是户部,和珅那么能贪污,就是因为他做了20多年的户部尚书。
中书令该退休的时候,本来要任命一个新的,现在就不任命了,空着不设。即便设了,也都是给那些另有两年就快死的老臣,让他名誉一下。一把年纪了也不入政事堂议事,也议不了事,连本身姓甚么都忘了,老练阿谁份儿上的,给你个太师中书令,也是位高权不重。
隋文帝杨坚也是做了丞相后,篡了北周的位,以是他一当天子,就怕这类事儿产生在子孙身上。为了大隋江山千秋万代,如何办呢?减弱相权。
中书省卖力草拟政令,门下省卖力考核政令,尚书省卖力履行。卖力草拟政令的,卖力考核政令的,卖力履行政令的,这个叫做三省。在尚书省之下,设立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但是,这个大将军录尚书事还是一小我。它固然不叫丞相了,气力却相称于一个丞相,对皇权还是构成了威胁。当时候君臣共治天下,丞相跟天子,谁的权力更大,完端赖两小我的本性。如果秦皇汉武期间,必定是皇权大,你要赶上阿谁皇上窝窝囊囊,又爱玩儿甚么的,不睬朝政,那就大权旁落。以是在隋朝之前,权臣篡位的事儿,史不断书,多有记录。常常做了丞相就有机遇篡位,曹操做了丞相,根基上即是篡位了,他儿子帮他完成了这个行动。接着曹魏几十年以后,被丞相司马氏篡了。特别在魏晋南北朝乱世的时候,你如果做了丞相还不篡位的话,老百姓都替你焦急。
第二,进步了官员的文明本质。它把读书、测验跟仕进联络了起来。本来那种目不识丁的人,再仕进的能够性就不存在了。当然唐朝提拔官员实际上还是以士族后辈为主,并不以科举制为主,并且即便科举制也有身份限定,农夫就不可。到了宋朝才开端豪杰不问出处,谁都能够插手,挖完煤去考一考,考上了还是飞黄腾达。
固然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但当时这个轨制还是非常客观有效的。
以是萧何拜相,天子赐他三项特权:见君不趋,称臣不名,剑履上殿。
三省的合作,使相权一分为三,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天下汗青上也有三权分立,但人家阿谁三权分立分的是皇权,总统的权,最高统治者的权,我们这个分权则是分相权,一者为了减弱独裁,一者为了加强独裁。因为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太大了,秦汉期间的丞相,权力非常大,有封驳谏争之权。甚么叫封驳谏争呢?天子的圣旨、草拟的政令,需求丞相批准,如果丞相感觉不当,就不批准,封起来,驳归去,把本身的定见写在前面,照我这个改,这和报社编辑审稿似的,有权点窜或枪毙稿子。天子跟丞相两小我春游,在内里碰上了,都要下车相互施礼,特别是拜相的时候,宰相施礼,皇上行礼。宰相每次行完礼,皇上都要行礼。当时是君臣共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