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中国:属山阳道,俗称备中。石高约18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冈山县西部。古吉备国之一部,古名「吉备道中国」,大化改革後分为三国(备前、中、後)。废藩置县後改名深津、小田县,明治五年正式并入冈山县西部。
出云国:俗称云州。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根县东部。古出云皇朝之地,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称呼稳定。明治四年废藩置县,编入岛根县。
伊贺国:属东海道,俗称伊州、贺州。石高约10万石(庆长时)。现在之三重县西北部。大化改新後与伊势国归并;天武九年(680)独立为伊贺国,拥阿拜、山田、伊贺、名张四郡。废藩置县後为安浓津县,明治五年编入三重县。
丰後国:属西海道,俗称丰後、丰州。石高约42万石(庆长时)。现在大分县之大部分。当代与丰後国合称丰国,文武天皇分为豊前、豊後两国,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为臼杵、杵筑等七县;同九年统合为大分县。
信浓国:现在之长野县。养老五年(721)与南部之诹访国分置,天平三年(731)再次归并。安然期间之庄园重地、牧马区之一。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长野、筑摩两县,同九年独立为长野县。
纪伊国:属南海道,俗称纪州。石高约24万石(庆长时)。现在之三重县西部及和歌山县。古称「木之国」,因「木之国」之音变长,和铜六年(713)正式名为纪伊。大化改新自主一国。废藩置县後分为三重县一部及和歌山县。
美作国:属山阳道,俗称作州。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冈山县北部。当代备中国之一地,和铜六年(713)後拥备前国英多、胜田、苫田、久米、真嶋及大庭六郡为一国。安然期间庄园之地;废藩置县後分置津山、胜山、鹤田三县,後统称北条县,最後於明治九年编入冈山县。
安房国:属东海道。俗称房州。石高约43万石。现在之千叶县最南部。大化改新,养老二年(718),与上总国分立,拥平群郡、安房郡、朝夷郡、长狭郡。天平十三年(741)再与上总国并合。天平宝字元年(757)再分。明治年间,与上总、下总再次合为千叶县。为捕鲸业首要地。
加贺国:属北陆道。现在之石川县南部。俗称加州、贺州。石高约35万石(庆长时)。古属越国。大化改新时编入越前国。弘仁十四年(823)拥加贺郡及江沼郡为加贺国。室町期间一贯一揆之热点地。废藩置县後,明治十六年,与能登国合为石川县。
甲斐国:属东海道,俗称甲州。石高约23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山梨县。古来之山国。七世纪前後建立。废藩置县後,改名甲府县,再成为山梨县。
和泉国:属畿内,俗称泉州。石高约14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大阪府南部。大和朝廷之御料地,由於该地有地下水泉涌出,故名和泉。灵龟二年(716),以河内国大鸟、和泉、日根三郡划为和泉羁系地。天平十二年(740)并入河内国,入天平宝字元年(757)再次建立和泉国。废藩置县後称堺县,明治十四年(1881)编入大阪府。
备後国:属山阳道,俗称备後。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广岛县东部。古吉备国之一部。大化改革後分为三国(备前、中、後)。废藩置县後本并入冈山县,明治九年改编入广岛县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