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岐国:属西海道,俗称壹州,石高不明。现在长崎县以外岛。中国史乘称一支国或一大国;日本方称伊伎、伊吉、伊岐、由纪、由吉,七世纪时正名壹岐。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长崎县。
出羽国:属东山道。俗称羽州。石高约32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山形、秋田县。远征虾夷族阿倍比罗夫後开辟而成,分属道奥、越国,和铜元年(708)离开越後国,和铜五年(712)自成一国,外加最上、置赐两郡。室町期间属关东管领统领。明治元年改分羽前、羽後二国。最後演变为山形、秋田县。
但马国:俗称但州。石高约1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兵库县北部。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豊冈、出石、村冈三县,後来曾统合为豊冈县,最後编入兵库县。
赞崎国:属南海道,俗奖饰州。石高约12万6000石(庆长时)。现在之香川县。大化改新後自主一国,外加盬饱、小豆、直岛诸岛,江户期间时,小豆、直岛诸岛划为备前国领。废藩置县後曾改称香川、名东、爱媛,後正称香川县。
筑後国:属西海道,俗称筑後,古称筑紫後。石高约27万石(庆长时)。现在福冈县南部。当代筑紫国之一部,文武天皇二年(698)把筑紫国两分後,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久留米、柳川、三池三县,曾改名三潴县,同九年编入福冈县之一部。
甲斐国:属东海道,俗称甲州。石高约23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山梨县。古来之山国。七世纪前後建立。废藩置县後,改名甲府县,再成为山梨县。
下总国:属东海道。俗称下总。石高约40万石。现在之千叶县北部。大化改新後,与上总国、安房国分立。明治年间,与上总、安房再次合为千叶县。
备中国:属山阳道,俗称备中。石高约18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冈山县西部。古吉备国之一部,古名「吉备道中国」,大化改革後分为三国(备前、中、後)。废藩置县後改名深津、小田县,明治五年正式并入冈山县西部。
尾张国:属东海道,俗称尾州。石高约57万石(庆长时)。现在之爱知县西部。以木曾川与美浓国分置。明治五年废藩置县後并入爱知县。
伊予国:属南海道,俗称予州。石高约36万6000石(庆长时)。现在之爱媛县。大化改新後自主一国,废藩置县後成为爱媛县。
出云国:俗称云州。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根县东部。古出云皇朝之地,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称呼稳定。明治四年废藩置县,编入岛根县。
萨摩国:属西海道,俗称萨州,石高约28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鹿儿岛县西部。九州南部、鹿儿岛县西半部之旧国名,九州隼人族之居地。大宝二年(702),从日向分出唱更国(唱更意即「守边疆」之意),数字後唱更国改名为萨麻国,八世纪末正名为萨摩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鹿儿岛县。
陆奥国:属东山道。俗称奥州。现在之福岛、宫城、岩手、青森、秋田诸县,总石高约莫167万石(按照庆长年间之检地)。九世纪时与虾夷半分,大化改革後以後白河以北之地称「道奥」(道之奥),意即「门路远奥之地」。律令制期间改称陆奥;元明天皇和铜五年(712)分为陆奥、出羽两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分为陆奥、陆中、岩代、磐城。
安房国:属东海道。俗称房州。石高约43万石。现在之千叶县最南部。大化改新,养老二年(718),与上总国分立,拥平群郡、安房郡、朝夷郡、长狭郡。天平十三年(741)再与上总国并合。天平宝字元年(757)再分。明治年间,与上总、下总再次合为千叶县。为捕鲸业首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