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 优势互补才能双赢
在当代社会,如果真想要成绩一番奇迹,就必须发扬合作精力。合作能够获得持续性的胜利,因为贫乏合作精力而导致失利停业的企业,比因为其他启事此失利的公司的总和还要多。拿破仑?希尔说,在他经商的多年间,亲目睹证了各式百般的因为不懂合作而宣布失利的企业。因为不管是企业还是小我,才气都是有限的,都需求与别人合作来加强本身在这个社会中的职位和才气。这个期间需求的是能够相互包涵接管的人,而不是独行侠。
在这个加工商考虑如何将本身的产品推向省外时,一名物流公司的老总找上门来。本来这家物流公司的老总传闻食品加工商想将本身的产品倾销省外的事情,自告奋勇,说他能够帮忙实现这个目标。
作为中药财产的“领头羊”,同仁堂个人对李嘉诚是有充足吸引力的。同仁堂是一家具有300多年汗青的老字号企业,在当时每年能够出产中成药1万多吨,已获得出产批准文号的中成药种类近千个,长年出产的种类400多个,并能出产24个剂型产品,每年在海内市场的发卖额高达上亿元。但是就是如许一个老字号企业,内销才气却很差。按照2003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同仁堂个人的药品在中国发卖了6.76亿港元,在外洋仅仅发卖了2900万港元。这明显与同仁堂“站稳亚洲,迈进欧洲,渗入美洲,斥地大洋洲”的目标大相径庭。
● 李嘉诚聪明
因而,在签订了合作和谈后,两家的合作便正式开端了。阿谁物流公司的老总说得不错,运输有了保障以后,食品加工商翻开外埠市场便利了很多。没过量长时候,他的产品就顺利在外省翻开了市场。
有一个食品加工商,他的产品在本地卖得不错,但就是一向打不到外埠市场,主顾群仅限于本地。
本来,物流公司的运营一向平平,想要寻求生长的老总偶然中传闻了加工商想要生长外省市场的打算,就想到了与其合作,既能借助食品加工厂的需求晋升本身的停业量,也能通过此次的项目,给本身在外省打出告白。
急于开辟外洋市场的同仁堂个人与李嘉诚几经打仗,终究在2003年12月4日正式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合伙建立了一家新公司―北京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同仁堂个人与李氏旗下和记一样占股49%,余下2%的股权另由同仁堂选定的小企业出资占有。
但是与本地比拟,香港在中医药方面根本相对亏弱。李嘉诚资金固然薄弱,但是贫乏技术方面的支撑,是以他决定在本地寻觅能够合作的中药企业,以实现两家在资本和资金方面的上风互补,终究,李嘉诚挑选了同仁堂个人作为合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