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望着柳道,细心辩白着来往牛车,却无一辆是自家的。
尚未近前,余谯便怒了,将酒盏猛地一搁,腾地直起家子,冷声道:“怎地?这些腌渍货瞎了眼未曾,亦或识不得酒帜上的字!”
“何为?”
既已拿定主张,便侧身面向那酒坊先生,笑问:“汝售之酒,为竹叶青?”
随后神情俱怔,鸦雀无声!
白袍一愣,随后看向柳道深处,一眼之下神情大喜,笑道:“我答不出,我家小郎君,定能答出!”说着,迈至那大汉身边,悄声道:“技艺不错!”
怎生一个美郎君!
余谯大怒,便欲命侍从将其逐走。
声音朗朗,仿若一石击起千层浪,再次将局势挑至本源。
哗!
不想,本日其竟讹到褚氏头上来!当褚氏是卑贱商贾么?
余谯瞅一眼富丽的牛车,稍顿,而后笑道:“刁顽之徒,滋惹事非,拿汝见府君!”心想:既堵住了这郎君的话头兴趣,天然得将你这波皮速速赶走……
其身形颀长若修竹,面若浑玉欲透未透;而那一对剑眉,则斜斜的插入两鬓,若飞;鼻如横山之侧,唇若抿锋之刃;最是那眼,恰作一湖静水,深不成测。
“你在此守着!若小郎君不止,你勿回!”
闻言,余谯神情极喜,暗中的不安设定,斜着眼静侍那美郎君前来。
白袍嘿嘿一笑,亦不作恼,按着剑便疾步迎向柳丛,待行至一名月袍青冠郎君面前,其微微阖首,低声将事情原委道出。
世人看向富丽牛车。
按说其理应归至侨郡,然恰逢王公将将公布侨郡新法,将侨居分为两类:一类为徐州等实郡之地,一类则为寄寓。当今因北来者甚众,徐州等侨郡已人满为患,是以便生寄寓。这寄寓只持临时户籍,如有财物便可在江东自行购地保存;若无,则可出世家成为部曲、佃客、侍从。这败落户身强体壮,惹事生非且好酒,无有世家愿收留。是以,其便整日厮混于草市,拉得一帮闲户儿四下作歹。
刘浓淡然笑道:“汝售竹叶,青酒;彼购竹叶青酒,何如成执?汝若不售,彼如何得购?本是两不相干,莫若两相作罢,如何?”
手一挥,众酒随便欲再上。
“哼!”
“哼!”
刘浓暗惊,恰于此时那大汉不知何故竟猛地转头。
帘中人戏道:“汝答之!”
“哦!”
“自是你错!”
那大汉抱着酒坛,斜掠一眼持着木棍的酒坊侍从,面上却浑不在乎的冷冷一笑,渐渐回身,大声问道:“我若答了,你便能为我讨酒?”
余谯眉头一挑,漫不经心的问道:“来者何人?”
余谯转头,凝睇下随,眉簇眼眯。下随心惊,从速低头,双手垂在腿侧,而两股则直颤。
“哦!”
突地,一个声音慢悠悠传来:“汝言汝购之酒乃是竹叶青,何凭?”
帘中人轻声道:“我晓得,汝不得再言。”随后稍稍作想,低声命侍从将牛车赶得远些,仿若避着那美郎君!
掌堂先生叫余谯,是钱塘褚氏家生侍从,跟从褚氏已近百年,替褚氏专事酒坊运营。钱塘褚氏原为北地阳翟中次士族,南渡以后便落籍会稽钱塘。现在之天下,商事百废方兴,非论驿栈酒坊亦或草市店铺,大多皆为世家所持有。浅显商贾户若想行商畅达,亦需择世家而凭借,不然难行其道矣。
半晌,无声。
余谯回身大步而走,刚至酒坊道口,便听门前有人大肆鼓噪,几个疾步行至近前。只见人群中,有个大汉抱着一坛酒,正在纵声大吼:“此酒,非是竹叶青!以劣酒欺我不知,如何肯依!”
便有人喃道:“如何作解?”
酒坊挑角飞檐,高低两层,共有表里两进。因其紧临水、陆道口,乃入钱塘县的必经之地,是以来往舟车络绎不断,买卖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