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晨有雾,雾中含阳。
而那侍立于室外的四个健仆,模糊的将胸挺得更直,双腿亦在绷紧。
“叔宝,不成!”
踏下了台阶,摆手一斜,竟要引刘浓往偏门而去。偏门,那是下人出行之出,怎可如此辱人!
卫玠连连假咳,也制不住这侍从的滚滚不断。
一声阿姑,一阵痛钻。
婢儿排闼,她探身而入,只得一眼,便是一声惊呼:“叔宝……”
用心乎,难堪乎?
言罢,便提着裙摆,转出屋内,双手交叠在复,平目而直行。一干卫氏后辈正候在屋外廊上,见她满脸冰霜而过,纷繁侧立于两旁,不敢以目而视。
这,与他的初志,南辕北辙。
“哦,让其在厅稍待!”
有人诧异,有人沉默,有人目视他方。无人回礼,无人作答。
卫玠,便是卫氏最大的招牌,安身江东最强的依仗。
此时,又有一个侍从自院中踏出,问道:“你们,哪个,是刘小郎君?”
声音如冰,冰激水阶。刘浓恰好行到水阶之下,顿住身形,深深一个长揖,答道:“刘浓,见过长辈,小子未曾习书。”
说着,她便唤了侍从,要那侍从禀德,将卫玠来建邺之事一一细禀,不得遗漏。侍从知她脾气,不敢有瞒,便将诸事胪陈,包含刘浓深夜访谈之事,也一并说了。
“阿……”他连连急喘几口气,想说话却说不出来,被内腹深处的一口气憋着,几乎便要背过气去。
这时,卫玠府外的深巷中,正有一队富丽的牛车,在有序而行,车后则跟着一大窜的侍从仆妇。
“娘子,到了!”
卫玠对存亡早已不觉得意,启唇笑道:“阿姑勿要忧心,侄儿这身子,你又不是不知,都是老根子了。将养些光阴,也就是了。”
室中的声音微微一扬,少倾,漫声说道:“小郎君,既未习书,亦未习画,那想来琴棋诗亦不是会了。也罢,哪便来讲说功课。不知小郎君,四书五经可曾理透?马融、郑玄注释之老庄道玄可曾通达?”
闻赞,刘浓回身再礼:“谢过郎君,刘浓先见长辈,无礼了!”
刘浓静候,一脸安然,负手而立。本日得卫玠遣人相邀,前来卫府一续,多数便是和注籍有关了。旬月以来,他看似云烟描色,沉着以待。实则一向胆战心惊,只着盼这一刻。到得这时,冰山亦将闪现水面,他反而心静如水。
刘浓眉尖一挑,本身才八岁,怎能得通?便是那些巨阀世家后辈,也只要极个别的能在这个时候,读读论语,晓得些老庄道玄。可就算如此,那也只是只知其皮,不知其理,谁敢言通!至于那些琴棋诗书画,君子六艺,本身到是想学,何如来不及呀。
能瞥见室中之人身后的婢女们,将身子伏得更低,垂眉敛目不敢视。有插着步摇的,步摇正在初阳中轻颤。有个婢女伏得久了,悄悄的抬开端,一眼便挑见在那阶下的小郎君。粉妆玉堆,葛袍青冠,朗朗的立在那边,临风欲去。一不谨慎,撞上了他的目光,从速低了头,红了脖子,暗赞:“好标致的小郎君呀,莫再冲撞娘子了啊!”
来福欲怒,刘訚欲恼。
进了正院,院中正有一群身着乌衣的世家后辈。三两成围,或对弈于棋,或提壶在矮,或吟哦,或着书。
卫夫人看着侄儿,心中恻然:屋外那些个卫氏后辈,没有经历过风波,个个唯唯诺诺,亦没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如果叔宝身子尚好,有他在,卫氏怎会有衰。如果我非此女儿身,又岂能坐视王导暗欺我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