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议已定,起个五更,清算伏贴了。阿谁书房即在门侧,开了甚便。出了门,就是水口。崔生走到船帮里,叫了只小划子船,到门首下了女子,随即开船,径到瓜洲。打发了船,又在瓜洲另讨了一个长路船,渡了江,进了润州,奔丹阳,又四十里,到了吕城。泊住了船,登陆拜候一个村人道:“其间有个金荣否?”村人道:“金荣是其间保正,家道殷富,且是做人忠诚,谁不认得!你问他则甚?”崔生道:“他与我有些亲,特来相访。有烦指引则个。”村人把手一指道:“你看那边有个大酒坊,间壁大门就是他家。”
将及一年,女子对崔生道:“我和你住在此处,固然安稳,倒是父母生身之恩,竟与他永绝了,毕竟不是个结束,内心也觉过不去。”崔生道:“事已如此,说不得了。莫非还好去相见得?”女子道:“开月朔时候做的事,万一败露,父母必定见怪。你我聚散,尚未可知。考虑永久完聚,除了一逃,再无别着。今工夫似箭,已及一年。我想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当时不见了我,必定舍不得的。本日若同你归去,父母重得相见,自发喜好,前事必不记恨。这也是料得出的。何不拚个老脸,双双去见他一面?有何毛病?”崔生道:“丈夫以四方为事,只是如许躲藏在此,原非长算。今娘子主意如此,小生拚得受岳父些罪恶,为了娘子,也是甘心的。既然做了一年伉俪,你家素有门望,料没有把你我重拆散了,再嫁别人之理。况有令姊旧盟未完,重续前好,恰是应得。只须陪些谨慎往见,元自无妨。”
一去一十五年,竟无动静返来。此时髦娘已一十九岁,母亲见他年纪大了,对防备道:“崔家兴哥一去十五年,不通音耗,今兴娘年已长成,岂可执守前说,错过他芳华?”防备道:“一言已定,令媛不移。吾已许吾故交了,岂可因他无耗,便欲食言?”那母亲毕竟是妇人家识见,见女儿年长无婚,眼中看不过意,日日与防备唠叨,要另寻人家。兴娘肚里,一心专盼崔生来到,再没有二三的意义。虽是幸亏防备有端庄,却瞥见母亲提及激聒,便公开恨命自哭。又恐怕父亲被母亲缠不过,一时更变起来,心中长怀着忧愁,只愿崔家郎早来得一日也好。眼睛几望穿了,那边叫得崔家应?看看饭食减少,生出病来,沉眠床笫,半载而亡。父母与妹,及百口人等,多哭得发昏章第十一。临入殓时,母亲手持崔家原聘这只金凤钗,抚尸哭道:“此是你夫家之物,今你已死,我留之何益?见了徒增哀痛,与你戴了去罢!”就替他插在髻上,盖了棺。三日以后,抬去殡在郊野了。家里设个灵座,朝夕哭奠。
两人云雨已毕,真是千恩万爱,欢乐不成名状。将至天明,就起家来,辞了崔生,闪将出来。崔生固然得了些长处,心中只是怀着个鬼胎,战兢兢的,只怕有人晓得。幸得女子来踪去迹甚是奥妙,又且身子轻盈,朝隐而入,暮隐而出。只在门侧书房擅自来往欢愉,并无一小我知觉。
防备就拣个黄道谷旦,将庆娘与崔生合了婚。花烛之夜,崔生见过庆娘惯的,且是熟分。庆娘却不非常认得崔生的,老迈羞惭。端的是:
崔生问着了,心下喜好,到船中安抚了女子,先自走到这家门首,一向走出来。金保正听得人声,在内里踱将出来道:“是何人下顾?”崔生上前见礼。保正问道:“秀才官人何来?”崔生道:“小生是扬州府崔公之子。”保正见说了“扬州崔”三字,便吃一惊道:“是何官位?”崔生道:“是宣德府理官,今已亡故了。”保正道:“是官人的何人?”崔生道:“恰是我父亲。”保正道:“这等是衙内了。叨教当时乳名可记得么?”崔生道:“乳名叫做兴哥。”保正道:“提及来,是我家小仆人也。”推崔生坐了,纳头便拜。问道:“老仆人几时弃世的?”崔生道:“今已三年了。”保正就走去掇张椅桌,做个虚位,写一神主牌,放在桌上,叩首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