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乃读书人顺境。俭仆,即种田人丰年。
贤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读之觉矜平躁释,意味深长。
论事须真识见。做人要好申明。
凡人突遭祸害,可决其再兴,心动於警戒也。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成矜。
忧先於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於事。
大族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餬口活,还是读书。
莫大之祸。起於斯须之不忍,不成不谨。
矮板凳,且坐着。好工夫,莫错过。
为学不过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能够罢休者,便须罢休。
孝子忠臣,是六合正气所锺,鬼神亦为之庇护。
道本足於身。实在求来,则常若不敷矣。
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成不慎。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此唐使李绛语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书以揭诸座右。
念祖考创家基,不知风霜沭雨,
战役办事,勿矫俗觉得高。朴重用心,勿构造觉得智。
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
常思或人德业胜於我,或人学问胜於我,则能够自惭矣。
以是人贵自主也。
家纵贫寒,也须纪读书种子。人虽繁华,不成忘力穑艰苦。
官吏虽称权贵,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
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
大丈夫办事,论是非非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允尤贵精详。
困穷之最难耐者本事之,苦定回甘。
求个知己管我。留些馀地处人。
前人忠孝不离心头。古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多么志量!
以诚恳待人,人或不谅,而耐久自明,不必急於求白也。
办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
又见有后辈,聪慧者,忽入下贱,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民气统耳目官骸,而於百体为君,必到处见神明之宰。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但作里中不成少之人,便为於世有济。
而时人乃藉以逞豪奢矣。
繁华有定命,学问则无定命。求一分,便得一分。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
豪侈足以败家,吝啬亦足以败家。
人生耐贫贱易,耐繁华难;安发愤易,安适散难;
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
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积德济人,人遂得以安然,即在我亦为称心。
食之而弃其壳,绝偶然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余最爱草庐日录有句云: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东风静後功。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困之法。
然尧舜之圣,初何尝因朱均而减。瞽鲧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
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长夜耳,不敷为外人道也。
一言足以招大祸,故前人守口如瓶,唯恐其覆坠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常常者,皆异端也。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
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成稍形激切也。
忍疼易,忍痒难;本事繁华、安适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於人者为辱。
意趣狷介,利禄不能动也。志量弘远,繁华不能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