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花夕拾 > 第13章 故事新编 (4)

我的书架

采?薇(1)

(19)贝壳:上古用贝壳为货币。 (1)

(17)维他命W:维他命是Vitamin的音译,现在通称维生素。但并未发明维他命W。下文的瘰疬病,中医病名,首要指颈部淋凑趣核一类疾病;而因缺碘而至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叫“瘿”,不叫瘰疬。这里是讽刺当时一些所谓学者的无知妄说。

(31)息壤:传说中一种能够本身发展,永不耗减的泥土。《山海经·海内经》:“大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大水,不待帝命;帝令回禄杀鲧于羽郊。”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穷,故能够塞大水也。”

(15)从冀州启节:《尚书·禹贡》叙“禹别九州”,首举冀州。孔颖达疏:“冀州,尧所都也。诸州冀为其先,治水先从冀起。”又《史记·夏本纪》也说:“禹行自冀州始。”按冀州为古九州之一,约相称于现在的河北山西二省及河南山东黄河以北地区。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在冀州境内,故下文又说“冀州的帝都”。启节,指旧时初级官员出发、解缆。节,当代使者及特派官员出行时所持的信物。

(24)挂冠归隐:《后汉书·逢萌传》载,王莽时逢萌为了避祸,“即解冠挂东国京都”而去。先人是以称去官为“挂冠”。

(34)这是当代关于鲧的一种传说。《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唐朝陆德明《释文》:“黄熊,音雄,兽名。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能,一写作熊。《史记·夏本纪》替代张守节《公理》说:“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束晰《发蒙记》云:‘鳖三足曰熊’。”

(25)禹过家门不入,见《孟子·滕文公》:“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又《史记·夏本纪》:“(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40)关于禹同舜和皋陶说话的景象,《史记·夏本纪》有以下的一段记录:“帝舜谓禹曰:‘女(汝)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曰孜孜!’皋陶难禹曰:‘何谓孜孜?’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行山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可贵之食;食少,调不足补不敷,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摆布有民,女辅之。……女无面谀,退而谤予。

“唔,前几天,散宜生(4)仿佛提起过。我没有留意。”

(9)好杜有图:英语How do you do的音译,意为“你好”。

(12)禺:见《说文解字》:“禺,母猴属。”清朝段玉裁注引郭璞《山海经》注说:“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据《说文》,“禹”字笔划较“禺”字简朴,以是这里说“禹”是“禺”的简笔字。

(18)“伏羲朝小品文学家”的这段话,是对当时林语堂一派人倡导的所谓“语录体”小品文的摹拟;林语堂主张的所谓“语录体”,用他本身的话来讲,是“白话中不避俚语,口语中多放之乎”(见《论语》第三十期《答周劭论语录体写法》),根基上还是白话。这是一种变相的复古主义。其次,这段话中的“见一少年,口衔雪茄,面有蚩尤氏之雾”,是暗射林语堂美化进步青年的浮名(林语堂在他的《游杭再记》中有“见有二青年,口里含一枝苏俄卷烟,手里夹一本甚么斯基的译本”如许的话)。蚩尤是传说中我国九黎族的首级,相传他和黄帝作战时,施放大雾,后为黄帝所擒杀;因为民族成见,昔日史乘把他描述成非常凶暴的怪物。是以,蚩尤的名字也常被畴昔统治阶层用来描述他们以是为的“凶暴的人”。一九二六年,北洋军阀吴佩孚为了“讨赤”,曾经异想天开地拿蚩尤来对比“赤化”,胡说:“草昧初开,部落期间,蚩尤残虐,彼时无所谓法制,无所谓伦纪,殆与赤化无异”(见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一日北京《晨报》)。他还说,查得蚩尤是“赤化”的鼻祖,因“蚩”和“赤”同音,“蚩尤”即“赤化之尤”如此。(参看《华盖集续编·顿时支日记》及其有存眷)

推荐阅读: 我有一座冒险屋     战国:开局一块地     最强狂婿归来     修仙传     小世界其乐无穷     末日机甲:我为国家造神明     嫡女重生谋定天下     缥缈·阎浮卷     魂血之书     异世史魂     重生潇洒     超品魂帝    
sitemap